第3頁(1 / 2)

「我好歹也是食品專業出身的研發員。」

「生意場上人心險惡,你以為是在學校裡?」

媽媽點頭應和,「你學的都是坐實驗室裡搞研發的,和家裡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作坊工場可不一樣。」

「這話要是被外公聽到,可要當場翻臉了。」

看到女兒不為所動的模樣,她心裡有數,一旦江菀柔認定了,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

閱讀指南:

1海州背景設定參照江浙滬地區二線城市,涉及江南風土人情和飲食。

2女主普通人,偏向於科研系學霸,不是嬌軟系列旗袍美人

3男主正常人,較少出現霸總路數,不會出現疑似r行為(互撩不算哈)

希望帶給熱愛美食的寶子們一份良好的閱讀體驗,請收藏支援~

海州人間煙火三部曲之《新陳佳釀》連載和《盛光童話》預收可戳專欄

第2章 桂花糖年糕(2)

===============================

海州地處江南美地,同時瀕臨太湖,交通便利,農業發達,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

在眾多物產之中,最為有名的是本地產的糯米,自明清時起一直是上貢朝廷的佳品,如今遠銷海內外,同時也是本地農業支柱之一。

以糯米粉為原料的糕團更是海州人日常不可少的一部分,春餅、夏糕、秋糖、冬酥,隨著節氣變化應時而食,從來不帶重複。

數算起來,街頭巷尾的糕團店可真不少。不過,正宗老海州人最愛的還是牌樓街口起首的江南稻。

從清代同治年間算起,江南稻的字號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雖是從不起眼的路邊手藝人起家,但發展多年後,也在海州縣誌中排得上號。

十幾年前,江逢霖師傅當時還寶刀未老,從祖上那裡累代承襲下來的一手製作糕團的絕活兒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時之間在街頭巷尾傳為美談。當時,省臺和地方臺的記者都快把江家老店的門檻給踩破了。

特別是吃著江南稻糕團長大的老海州人,提及當年江家糕團店那十幾進廠房、門下跟著幾十個師傅的鼎盛時期,更是津津樂道。

在各式各樣的花色糕團佔領主流市場之前,稻花香靠的是最傳統的白糖年糕起家。

海州下轄的禮澤鄉所產的清雪牌稻穀潔白飽滿,磨出的上好江南糯米粉自帶天然清香。先泡上30個小時,按照糯米和粳米8:2的黃金比例搭配,撒上精細的綿白糖,篩入杉木桶。

高溫蒸製後,待米粉微微泛出黃色,再進行反覆的揉鋪或捶搗,輔以翻折,方能使160度高溫的麵團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本地圓糯米的黏性。

江菀柔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外公還總是親自跑到工坊裡向工人們示範如何進行手工壓條,一分鐘內幾十下來回拍打變型,彷彿表演雜耍,逗得她咯吱咯吱笑到前仰後合。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外公的腰彎得越來越厲害,年輕時沒能徹底治癒的哮喘使得老人家稍微動動就跟風箱似的漏氣。

漸漸地,外公去工坊的次數越來越少。

江菀柔的爸爸許正帆最初是店裡聘請的高階麵點師傅,外公相中了他的聰明能幹,硬是把這個小夥子留在家裡,不僅將畢生的手藝絕學傳給了他,還把獨生女江玉芹一併嫁了出去。

只是,隨著生意蒸蒸日上,人工制糕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雪花一般飛來的訂單。

外公退居二線後,父母接手了海州下轄各縣區的幾家店面和生產工場,成立了江南稻糕團食品有限公司,對江南稻傳統家庭小作坊的經營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用機器取代部分手工生產。

只有市裡的幾家大型連鎖門店裡保留了駐場的手工師傅,當場下單,現做現賣。至於貨架上包裝精美的禮盒,大多都出自流水線生產。

外公對此頗有微詞,卻也自知無法阻擋時代的洪流。

中學時代的江菀柔曾趁著父母去外地不在家的時候,將工廠製作的糕團全部打包帶回了家,並花上一週時間品嘗了所有糕點。

普通人或許吃不出其中的區別,但江菀柔只淺嘗一口就失望透頂,和小時候的味道簡直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匠人的雙手賦予糯米的溫度和韌度,小工廠裡的機器不足以實現。

高考那年,江菀柔瞞著父母修改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