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劉翠紅看大姐一直揹著揹簍,伸手想要接過,“大姐,你把揹簍給我,我來背,你這背了一路,休息一會。”
季向晴她娘,笑著擺擺手,“沒多重,在火車上有座位,放著的,我這裡只有一些衣服和雞蛋,看你穿的衣裳這麼整齊,別弄髒了。”
小姨劉翠紅聽她大姐這麼說,還是伸手託了一下揹簍,發現確實不重。
她姐也不肯把揹簍讓給她,“衣服髒了,可以洗,又沒多大事。”
說完又看向了季程棟,這是大姐最小的兒子,今年9歲,還是個小孩子。
於是想要接過小棟的揹簍,小棟背的是野雞和野兔,很輕鬆的。
小棟對剛見面的小姨還不太熟,也不好意思把揹簍給她。
季向晴她娘看小妹有心幫忙,小棟也確實還小,讓他休息下吧,“小棟,你把揹簍給小姨,跟緊我們,別走散了啊。”
小棟將揹簍遞了出去,小姨這才露出滿意的神色。
她和大姐好多年不見了,剛一見面還有些生疏。
這樣有來有往就挺好,再多交流交流,很快就會像以前一樣慢慢熟悉起來。
一行人推著腳踏車,聊著天。
小姨和小姨父是下午請假來接他們的。
家裡的孩子一個讀大學,一個讀高中,現在都不在家。
不多時幾人就來到了食品廠家屬樓下,路上還碰到好幾個住在家屬樓一同事。
看著他們一行人,當面雖然沒說什麼,但是背後還在嘀咕。
“農村來的親戚來打秋風的。”
另外一個人反駁,“你沒看到他們揹著揹簍,還有麻袋,那裝的不都是東西,我家要是有這樣的農村親戚,我倒是希望他們來。”
“你又知道了,搞不好是來託他們辦事的,所以帶這麼多東西了。”
要不是季向晴耳朵靈敏,還聽不清了,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人,來也不是看她們,沒把她們放心上。
這個時候的樓房最多也就3-4層,小姨家住2樓。
幸好樓層不高,季向晴想著還要揹著東西,再爬個幾樓,要老命啊。
知道才2樓,心裡舒了口氣。
在樓下鎖好腳踏車,小姨父和大哥各背一麻袋,一行人揹著東西爬上樓。
到了小姨家,小姨父的父母都在家,他們幾個小輩趕緊打招呼叫人。
這親戚有些陌生,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稱呼,還是小姨出聲,“你們隨超英,超越他們叫吧,就叫爺爺,奶奶。”
小姨家的房子是磚瓦結構的,一進門,室內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寬敞明亮的客廳。
下午兩點的陽光並不熱烈,柔和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木質地板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客廳裡擺放著一臺老式電視機和一套皮質沙發。
他們進門時,小姨父的父母正在看電視,不知道演的什麼電視劇,偶爾傳來歡聲笑語,為這個空間增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穿過客廳,是餐廳區域,一張木製餐桌佔據了中心位置,餐桌上擺放著簡單的餐具,四周擺放著椅子。
三間臥室分別位於房子的三個角落,均配備了衣櫃、床鋪和書桌等基本傢俱。
主臥室略大一些,其他兩間臥室雖小卻五臟俱全。
這處三室兩廳的房子還是因為小姨父一家6口人,有4個在食品廠工作,這才分給了了他家。
雖然小姨父的父母現在已經年紀大了,從廠裡退休,房子是以前就分好的。
在這年代三室兩廳的房子已經算是很好的了,這個在六十年代是許多廠裡員工心中的理想住所。
小姨家還有兩個兒子,到現在還睡在一間房,以後要是結婚,房間都不夠。
這要是再多生幾個,房間更是不夠用了。
打完招呼,將東西放下,小姨招呼他們坐下,又給倒水喝。
季向晴還是在火車上喝過水,剛好也口渴,這杯水來的正是時候。
季越博沒有放下他身上的包袱,擔心到時候有啥差錯,還是放在身上安全點。
季向晴她娘,給她妹劉翠紅介紹他們帶過來的東西。
雞蛋讓她妹收好,橘子和柚子這2種水果可以放著慢慢吃。
桃子已經很熟了,讓他們儘快吃完,免得壞掉。
還有兩隻野雞和兩隻野兔。
劉翠紅聽到這麼多水果,夠他們一家人吃挺久的了,城裡買水果還要排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