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會變成百年老店呢。”
他越說臉上的心痛感越明顯,幾個領導的表情也越難看。
他們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個體戶,做著普通百姓的小生意,竟然一年時間能掙到3個半的萬元戶!他們村、街道辦都沒人上報過?
若真是這樣,他們的情況就被動了。一家補償幾十萬,這條街的補償豈不是要貴上天去?
那還搞什麼民生工程,預算都沒了。
年輕人打斷他,“據我所知,同一條街的包子鋪也就幾百塊錢的收入,你們家的生意怎麼會掙到這麼多?”
現在要談判,他們也老老實實交了稅,徐東昇也不怕查。他下樓找了個算盤,他最近才跟周正一起學會打算盤。
“這條街上最早做生意的就是我們家,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兩條街如今的繁華全是靠我這兩家店才帶起來的。”
領導們心裡當然有桿秤,不然也不能單獨第一個過來找他商談。
“我們先說一說小食堂的收入,我們不僅賣包子饅頭粥等早飯,還賣串串、滷肉,另外還有醬料、泡麵、冰棒、汽水......一天能收入50塊錢已經算少了,一個月就是1500塊錢收入,減掉食材、人工、水電費等,利潤取整最少1000塊錢一個月不過分吧?”
“衣服店那邊是我跟羊城工廠直接拿的貨,也就是說,我的成本不高。一件能賺上2-4塊錢,一天賣上十幾二十件,另外還有人過來拿貨擺攤,我取箇中間值按一天賣30件計算,一個月能收入2700塊錢,還是取整,減掉亂七八糟的成本,賺2000來塊錢。”
“這麼一算......”
徐東昇撥算珠的手停下來,抬頭看領導。
領導也沉默了,一個月裡他不止掙3000塊錢。
“可能你們會想著以後生意說不準就變差了,掙不了那麼多,那我們就按8年時間來算——雖然我有信心再過20年我們的生意只會變得更好。”
“這麼算下來,我們家真是虧了好大一筆......”
領導嘴角微抽,表情尷尬,他清了清嗓子,“我們知道了,但是大家都是為了縣城的進步,犧牲部分個人利益在所難免。”
“是,我明白,我們覺悟高得很,這才按照8年時間算,而不是按照十幾二十年來計算補償。雖然很捨不得一下子沒了兩個聚寶盆,但是為了縣城能發展得更好,我們個人吃點虧也無所謂。”
徐東昇開始喊口號,“時刻以集體利益為重!”
看著他一副“吃了大虧”的委屈模樣,領導們也有點無可奈何,剛剛按著他的思路走,連他們自己都覺得30萬的補償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