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兩夫妻在昏黃的燈光下對著報紙討論。
林慧皺眉,“說是一切為了人民服務,可人民還是得聽上邊的安排。若他們強行徵去,我們也沒辦法。”
徐東昇盯著畫出圈來的文章,“能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都是經領導稽核過的。”
言下之意,兩人都懂。
報紙是面向大眾的,只會播報配合改遷工作的正面案例。
“照這樣說,我們是不搬不行了?”
林慧拿過他手裡的筆,“現在只是‘徵民意’的階段,還得有人過來對這幾條街的百姓進行遊說,出了補償方案後,要是有人不同意,還得再磨一段時間。”
“即便是同意了補償方案,等到全部人搬遷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就像是市裡的農貿市場一樣,從放出訊息到真正動工,可有得磨。”
林慧大概估算一個時間,這樣大的工程,比農貿市場要麻煩,最快也得磨上兩三年。
“要是我們做第一批簽字同意的人……”
徐東昇驚訝,“第一批?”
“嗯。”林慧繼續算賬,“我們做第一批同意的,讓他們給一個更好的補償。”
他們兩家鋪子在這條街上也是能說得上話的,若是能起到一個帶頭作用,領導或許會給獎勵。
“政府為了發展,一定不會放棄改建,既然如此,我們何必把關係鬧僵?弄到最後他們要是進行強制拆遷,我們更是得不償失。”
林慧手下的筆沒停過,徐東昇湊過去。
她記了幾筆賬,一筆是地皮如今的價格,兩間鋪子加起來值5000塊錢。
一筆是房子建造費用,得2000來塊錢。
再加上每個月的平均收入情況......
她最後算出一個整數,“我們不要他們的房子,筒子樓不如院子好。”
“就談錢,鋪子本身的價格加上補償,沒有20萬我們不搬。”
徐東昇眼睛都快瞪出來,“啥?20萬?!領導會說我們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