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一位年長的儒生沉吟著說。
在酒肆裡,說書先生正添油加醋地講述著昨天的事件。他的語言生動形象,手勢誇張,把事件描述得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聽眾們隨著他的講述時而緊張,時而激動,完全沉浸在故事中。
“你們是沒看到啊,甄家公子那時候臉都綠了,真是大快人心!”說書先生誇張地說。
而在孩子們中間,一首關於昨天事件的民謠迅速流傳開來。他們高興地在街頭傳唱,雖然他們可能並不完全理解歌詞的含義,但那歡快的旋律和簡單直接的歌詞,卻讓他們感到無比興奮。
“宛城誰家強?甄家父子忙。昨日一場戲,笑煞眾街坊。”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唱著。
然而傳唱最火爆的還是:“篡漢誰?蛇頭威。民苦難,思漢歸。”
這場事件,不僅在宛城引起了軒然大波,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文人儒生,亦或是孩子們,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了這場事件的傳播和討論中,使其成為了宛城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萬紫千紅的門前突然聚集了大量人群,這種不同尋常的場面很快成為了宛城百姓新的關注焦點。人們好奇地圍觀著,議論紛紛,試圖弄清楚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