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好事,救了一條命,也沒幾個人懷念他。」
他是個好人。但他給愛他的家人帶來的一切,都可以稱得上災難。
痛苦比幸福多太多。
哪怕他不是一切的源頭,哪怕他也是受害者。
安潯平靜地陳述:「我愛他,我也恨他。下輩子他可以再當我爸爸,但不要再跟我媽相遇了。」
文靜雅本可以一生順遂,一生只有幸福。
安潯希望他媽可以快樂。
他本想讓他媽遠離這些去找新的幸福,他一個人照顧爸爸,只是這輩子沒機會了。
救的那個溺水的小孩家裡也沒錢。
小孩活下來了,一點事都沒有。
那對年輕的父母,給了文靜雅一萬塊「感謝費」。
除此之外,安詮德得到了當地頒發的「見義勇為市民獎」,並獲得了一面表彰紀念錦旗。
安詮德還上了臨城的晚間新聞,被當做令人痛惜的救人犧牲英雄稱讚緬懷了三十秒鐘。
任清華知道他爸的事,就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任清華她媽晚上愛看新聞。
網路新聞也不少人發,吃瓜的很多。
標題五花八門,吸引眼球。
[五歲孩童落水班主任跳入水中救人不幸身亡]
[臨城xx小學語文教師救兒童身亡]
這種標題還算相對正常的。
更多的標題,是在努力思考怎麼才能引起網友的討論欲,最好能引戰讓網友們吵起來。
於是更多的新聞標題,根本都沒提到救人的安詮德。
而是開始針對沒立刻跳下水的父母開始批判審判。
[驚,幼童落水父母竟冷眼旁觀無動於衷]
[冷血父母疑似惡意製造「意外」殺害親]
[幼童落水究竟是真失足還是假意外,有爆料稱父母去年為孩子購入意外險……]
太多太多了。
標題帶節奏的媒體成功了。
大量的網路罵戰將這件事的本身忽略得一乾二淨。
所有人都在激烈辯論。
安潯看到了一些評論。
有批判性的:[救人要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應該讓專業的救,把自己搭上純屬愚蠢。]
有人反駁:[專業的救人也沒法完全保障自身安全好嗎?救人死了的也不少。做好人還得被批判不聰明啊?你落水了可千萬別有「愚蠢」的人救你。]
褒貶不一。
挺正常,也挺奇怪的。
救了人,丟了命。
做好人好事的結果是,褒貶不一。
所以安潯不開任何社交帳號,也沒打算做任何型別的網紅。
因為就算是他自己,也做不到完全「客觀」。
他控制不了自己常常去想,他爸為什麼能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拋下」他和他媽。
他跳下去的時候在想什麼?
真的只是為了救人嗎?
不。他怎麼能這麼想。
他怎麼能。
安潯失去了家人。
與此同時,不止文靜雅陷入精神上的痛苦,生活的負擔也加重了。
兩個人還的貸款,變成了一個人還。
精神再崩潰,生活也還要繼續。
安潯不知道他到底是恨他爸,還是愛他爸。
事實是兩者兼有。
說不上哪個更多。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很難非黑即白。
也不是非愛即恨的。
「所以說,我決定不做好人。」
「可是挺好笑的。」
「不做好人,對我來說,也有點難。」
安潯做不了壞人。
他根本不壞。
不做壞事的人,也算好人。
安潯違背本心,依然成了個挺好的人。
他很自我厭棄這一點。
但是毫無辦法。
其實,他明知道賣南瓜的奶奶要的價格高了依然買回家,並不是傻瓜或是冤大頭。
那一刻他只是想。
賣南瓜的奶奶年紀很大了。
或許某一天起,就再也不會來。
就好像他放學回家,開鑰匙開門,做好飯習慣性盛三碗米飯,拿三幅筷子。
坐下來之後,才想起來,以後永遠永遠,都不用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