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提梅冒兵和王大彪兩人的東路軍,到底如何行動。
陳昊親自坐鎮的西路軍,已經沿著錦川堡、仙靈寺堡、團山堡,一路向著寧遠進軍。
或許是鎮守寧遠的都統提前做了準備。
本來沿線這些堡壘,按照一隻耳阿基庫的說法,必然會有韃子駐軍的。
少則上百,多則上千。
但是一路走過來,並沒有遇到一點抵抗。
別說韃子和二韃子士兵了,就連百姓都看不見一個。
前出偵察的戰士們,還發現了人員大規模撤離的痕跡。
訊息匯總到了第一軍的臨時指揮部,趙得柱笑著對陳昊說道:“陛下!”
“韃子看來這是要和咱們搞堅壁清野啊!”
陳昊哈哈一笑道:“這樣也好!”
“本來咱們跟上來的守備部隊和政務院的人手,就有些不足!”
“現在咱們倒是省心了!”
“第一批申請了關外土地的百姓,已經到哪裡了?”
這個事情是王大柱負責的。
他對這些資料早就爛熟於心了,開口笑道:“陛下!”
“百姓們對咱們拿下關外土地,信心太充足了!”
“本來咱們貼出去的告示,是允許百姓們跟著後續守備部隊和政務院一起前進,這樣他們還能得到守備部隊的照顧!”
“但是現在百姓們覺得咱們守備部隊的進度太慢了,他們自發組織的隊伍,已經到了綏中縣城”
“跟著百姓隊伍一起前進的農業部的幾個人員,發來了電報”
“百姓們正在沿著渡橋,渡過六州河,朝著咱們這邊來呢!”
陳昊忍不住啞然失笑。
古往今來,像華夏人民軍這樣安排的,已經是極少見了。
像華朝百姓這般,前面自家軍隊還在打仗,就跟在後面準備搶佔土地的事兒,更是聞所未聞了。
當初決定二次北伐,除了組建“外籍軍團”之外,陳昊還特意頒佈了《開荒令》。
《開荒令》的目的,就是為了動員百姓跟著一起出關,開發關外的土地。
對於華夏人民軍來說,打下關外的土地,一點都不是困難。
難得是如何能夠長久的統治下來。
本來政務院和統帥部商討的結果,無非就是儘量多的殺傷韃子。
但是陳昊很清楚,這樣只是一時之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即使把關外的韃子殺光了,那很快就會有其他的人馬,遷徙到關外的土地上。
而華朝如果依舊是守著大明的九邊戰線,做好防衛。
最多不過是加強版的翻版大明罷了。
當然,陳昊也不會埋怨政務院和統帥部的眾人,畢竟有些理念還是有時代的侷限性的。
陳昊給出的辦法,就是透過《開荒令》,讓更多大明的百姓積極參與到關外開發。
教員同志曾經說過,人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只要發動了百姓,讓越來越多的關內百姓到關外耕種。
日積月累下來,通婚、通商的交往著,無論是原先在關外的韃子,還是搬過來的漢人百姓。
最後他們只會有一個稱呼,那就是華夏兒女。
說不好聽點兒叫同化,好聽點兒的就叫民族大熔爐。
只是陳昊自己也沒想到,華朝的百姓對華夏人民軍太有信心了。
前邊還打著仗呢,這後面百姓就積極的跟在後面,打算分土地了。
“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後面的村鎮、州府和縣城都被清理過了”
“來的百姓中間還有民兵”
“如果他們連這種情況,都沒辦法自己應對,那以後恐怕也扎不下來!”
“給農業部的人發電報,就叮囑兩條!”
“一是要嚴格按照在關內申請和允許的土地範圍,劃給跟過來的百姓!”
“二是把民兵組織起來,無論是誰,不管是跟來的百姓,還是當地的韃子和二韃子,都要嚴格遵守咱們得律法!”
“是!”
王大柱也不含糊,立刻走出去發電報了。
趙得柱在旁邊介面道:“陛下!”
“韃子他們堅壁清野,咱們剛好執行開荒令!”
“另外,您看是不是通知下去,加快行軍進度,儘早趕到寧遠?”
陳昊點點頭:“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