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此次隨著胡宗憲回到京城,他的兒子晏枚仍然留在倭國,謀劃一件大事。
因許久不見晏枚,家人都有些想不起他。
阿豹揉著腦袋想了半天,恍然:“是徐枚啊?這小弟,一點都不戀家。他該不會是在倭國娶妻生子、樂不思蜀?”
“他若是娶妻生子,徐文長老懷寬慰。”晏珣笑道,“我去倭國的時候,收到他的信,他在潛伏策反一方勢力,不知道現在成功沒有,是否對上織田信長。”
“這麼重要的事,珣哥怎麼不讓我去?”阿豹問。
“你?想去的話,也不是不行。”晏珣神色一正。
阿豹尷尬笑了兩聲:“我不會說鳥語,還是留在家裡吧!”
他太習慣在京城做晏家侄少爺了!
晏珣搖搖頭,自家的幾位族兄弟都是淡水魚,出海的事只能仰仗義子。
沒辦法!
他只好勉為其難,多收一些義子。
李如松送來的是草原口蘑,廚子做了一道口蘑燉鴨,還做了口蘑羊肉臊子莜麵,鮮味搭配相得益彰,屬於難得的口福。
晏珣興致勃勃:“等春暖花開,我們也到郊外去採蘑菇?”
“蘑菇不能亂採,你不認得的往往都有毒。”晏鶴年提醒,“特別是,你不能帶著太子去採。”
晏珣偃旗息鼓。
不帶小鈞鈞,少了許多樂趣。
……
時間很快到殿試那日。
皇帝親自擔任主考官,讀卷官按慣例包括內閣諸位閣老,六部九卿主官和翰林掌院。
但按照讀卷官迴避制度——“若有子侄血屬應試,讀卷官理應主動奏請皇帝,申請回避。”,張居正需要回避。
呂調陽和晏珣也主動提出要回避。
皇帝不同意——你們又不姓張,避什麼?怎麼,在朕不知道的時候,你們改姓張了?
陛下越來越陰陽怪氣。
殿試時,出題的是皇帝,讀卷的是高官,考卷不用謄抄,都是考生的真跡。
認出字跡沒關係,最終排名是皇帝決定。
……總不可能皇帝幫著作弊?你是潞王?
看看歷代狀元的殿試真跡,會發現他們都寫得一手好字。
字是一個讀書人的臉面,寫得好也佔優勢。
彌封官、提調官等看見晏珣都微妙地互相對了對眼神……張居正有五個兒子,張敬修這一科過了,次子張嗣修下一科也要考,到時候又如何?
沈一貫下一次還會繼續黜落張家公子嗎?下一科有沒有晏文瑄來搜遺卷?
這一次的事件,到底還是讓沈一貫博得不畏強權的名聲,也讓晏珣被人非議。
晏珣心平氣和,沒有理會種種奇怪的眼神。
……固然,他可以要求按第一場的成績搜遺卷,那樣被黜落的張敬修就沒有翻身的機會。
可那樣做,就如了某些人的心願。
晏珣也有幾分大犟種特質,心裡有一杆自己的秤。而別人越希望的事,他偏不讓對方如願!
反正我就是這樣漢子,你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
殿試結束後,全京城茶樓酒肆間都在議論誰會中狀元。
有人說:“依我看,狀元一定是張敬修!他是呂閣老和晏大人搜遺卷搜出來的,皇上會給他們面子。”
“就算不給他們面子,也得給張閣老面子。”
一箇中年文士板著臉斥道:“科舉是為國取士,豈能拿來給誰做面子?你們這是汙衊聖上。”
“怎麼一上來就扣大帽子!閣下何人?”
“李贄。”
“《明報》的副總編李贄?”
“正是區區在下。”李贄沉聲說,“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李贄,從無化名。”
周圍的人立刻圍過來:“你們《明報》連載故事,怎麼一截一截的,有時候還前言不搭後語。方公子發現金山的新大陸到底在哪裡?新大陸是不是一座大島?”
另一個人使出排山倒海的掌法擠進來,問:“你們有個作者,叫李不白的是誰?我疑心他編排我的故事、誹謗我!”
“閣下何人?”李贄問。
此人答道:“餘姚謝氏謝秉忠,剛到京城,你可能不知道我……”
“知道!”李贄站起來,客氣地說:“父子雙鼎甲的餘姚謝氏,誰能不知道。”
……知道得多,才好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