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忠誠,尤其是建立在權力關係上的忠誠,常常與利益掛鉤。
拋開利益讓人表忠誠,就是耍流氓。
晏珣從王世貞給張居正父母送禮的行為判斷,王大人有更進一步的政治理想。
有理想是好事,有理想的人可以用。
太子船隊到了徐州,“潘公堤”壯觀的景象映入眼簾。
束水治沙之後,依河道寬窄、水勢大小,沿岸修築四丈多高的堤壩,河堤夾緊之後,水流加急,將河沙帶走。
從河堤的水痕能明顯看到,河床下降二尺有餘。
為防止汛期決堤,第一道河堤兩裡之外,還修築了一道“遙堤”,兩道堤壩之間可作為緩衝洩洪區。
兩道堤壩旁都有柳樹,垂柳扶風,如兩條綠色的長龍,綿延不絕。
朱翊鈞這次帶齊南巡大臣和地方官員浩浩蕩蕩巡視河堤,又去看潘季馴立的石碑。
上面一行行地刻著捐資修築堤壩計程車紳富戶。
晏家捐獻水泥,名字也在其中,但並不是第一列。
朱翊鈞的目光在“高郵晏珣”上停留好一會兒,臉上抑制不住的驕傲笑容。
如果有什麼人的忠誠不用利益來衡量,一定就是珣珣吧!
人的私心會隨時隨地變遷,唯有理想和信念永恆不變。
朱翊鈞覺得,他和晏珣的情誼,也是不變的。
皇室的情誼不同於世俗眾人,不具備世俗情誼的永久性。
但,“我們”是不一樣的。
朱翊鈞定了定神,望著兩岸的綿延的綠龍,笑道:“當初潘季馴提出束水治沙的理念,朱尚書不贊同,還是晏閣老大力支援。如今看來,這個理念是行之有效的。”
呂調陽附和:“時良在治河上經驗豐富,芝仙也是目光如炬。”
沈鯉琢磨著朱翊鈞的心思,搖著扇子說:“可惜潘大人被罷官,否則殿下可以跟他詳談治河的方法。除了徐州這一段,其他地方還需治理。”
“可惜!”朱翊鈞說,“回去之後,我要找雒遵談一談。”
誰做事最多,你就彈劾誰?送你去西域彈棉花好不好?
呂調陽不動聲色瞄了沈鯉一眼……雒遵不是高拱一派的?
沈鯉搞什麼名堂?撇開高首輔自立門戶?
沈鯉的想法很簡單,世人都知道他是高拱的鄉黨,他更要展現自己剛直不阿的一面。
歸根結底,他跟高拱都是領大明的俸祿。
隨行的徐州知府雙目一亮,連忙說:“回稟殿下,潘季馴此時就在徐州,您可以召見。”
我們也有拿得出手的人!
“你們把他請來?他不是回浙江老家了嗎?”朱翊鈞驚訝。
徐州知府說:“我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潘季馴自己趕到了徐州。他可能是知道殿下南巡,特意在此等候。殿下若是駐蹕濟寧,我猜他會趕去濟寧。”
“這個老潘!”晏珣在一旁笑道,“我想他是等我……之前修堤壩的時候,我讓四伯給他送水泥。我四伯慷我之慨,給他許諾再送他一批水泥。後來他罷官罷得急,這批水泥沒送出去。”
說潘季馴窺伺太子行蹤不太好聽,等候晏珣就無妨了。
徐州知府驚訝:“他都罷官了,還要水泥做什麼?”
“蓋房子。他寫信給我說,想在家鄉蓋一個書屋。我還給他畫了建築圖紙,用水泥混泥土蓋小樓,裝上五色玻璃窗,清風朗月、窗明几淨,在此看書豈非人生一大樂事!”晏珣笑著解釋。
他在大明結交的朋友中,潘季馴是真正的君子。
不在乎一時利益得失,正義感強、敢於仗義執言的世家公子。
這樣的一個人,不應該陷入反反覆覆的彈劾中,像個彈簧似的被壓來壓去,又像神獸玄武似的背不完的鍋。
在徐州能見到潘季馴,可謂意外之喜。
朱翊鈞也很高興,提出回驛館下榻後立刻召見潘季馴。
晏珣勸道:“不著急,殿下回去先休息一日。一路南下都是乘船,隨行的老大人們累得頭暈。”
“晏老師說得對,應該讓諸位都休息休息。特別是呂閣老,一路安排行程食宿,實在是辛苦。”朱翊鈞從善如流。
反正遲一天早一天都能見到潘季馴,不用急在一時半會。
能不能順利起復潘季馴,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呂調陽很感動,終於可以歇一天!太子精力實在太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