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了,其實他是支援莫懷聰這一決定的。海上戰鬥變幻莫測,而且時機是稍縱即逝,如果放過了機會,那就是讓勝利從自己身邊溜走了。所以,在指揮海上戰鬥的時候,果斷非常重要,而莫懷聰本人也非常善於抓住機會,這是他成功的一大秘訣!
攻擊部隊的行動非常迅速,最先出發的是攻擊機群,隨後,防空戰鬥機降落到航母甲板上,補充了彈藥,飛行員也吃了點東西之後,就又起飛了。雖然正個過程顯得異常的繁忙,但是賓沒有因此產生混亂,畢竟訓練有素的航空部隊地勤人員是保證攻擊部隊順利出發的先決條件!
緊接著,原先擔任艦隊防空任務的十多艘戰列艦重新編隊,惡氣騰騰的向北殺去。雖然現在沒有衛星系統為戰列艦提供情報支援,但是前方的偵察機也能夠完成這一任務,偵察機的引導工作能夠保證戰列艦發射的炮彈達到一個必要的命中精度,即使這不可能很理想,但是對於打擊一支大規模艦隊來講,這也足夠了!
這次,莫懷聰是孤注一擲了,當然,他也有足夠的信心!從美國戰機前一輪的攻擊情況來看,第6艦隊已經使出了全部的打擊力量,而等到那些攻擊機返回艦隊,補充彈藥,再次發動攻擊的話,至少需要2個小時左右,而這足夠莫懷聰發動一輪攻擊了,而且趁對方回收戰機的時候發動攻擊,這能夠讓攻擊效果發揮到最大限度!
戰鬥就是這麼一回事,就如同兩個拳擊手一樣,現在莫懷聰擋住了對方致命的一拳,該還擊了。對於一個非常注重進攻的將軍來說,他不會奢求有第二次反擊的機會,只要一次就足夠了,當然,這一次,他必須要打倒對手,結束戰鬥!
等到所有的攻擊部隊都出發之後,莫懷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現在開始,他還是隻有等待,至少要一到兩個小時,才會有戰鬥的結果。當然,他不想去幹預前線指揮官的事情,對第8艦隊的戰鬥已經說明這些攻擊部隊的人員素質還是很優秀的,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這都不會影響到戰鬥的結果。
白濤作為參謀長,雖然現在名義上是艦隊的代理司令官,但是在戰鬥時,他履行的仍然是參謀長的職責,所以,現在莫懷聰可以去休息了,但是他還必須要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畢竟很多細節與煩瑣的問題都需要由參謀長來解決!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當第一份戰報送來的時候,莫懷聰終於能夠放鬆心情了。攻擊部隊的官兵在戰鬥中學習的速度非常快。在攻擊第8艦隊的時候,攻擊部隊幾乎都是集中力量打擊艦隊核心力量的。雖然這是最能夠一舉擊潰敵人的辦法,但是卻有著巨大的風險。第8艦隊本身實力就不是很足,所以這一招最後還是起到了作用,但是現在,第6艦隊要強大很多了,防禦力量也要多出很多,所以如果再採取這種狠衝猛打的辦法的話,那損失肯定會非常的巨大,而且攻擊效果不夠理想!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因為當時的三個超級大國之間保持著微妙的三角平衡關係,而其他國家並沒有強大到足以對三個超級大國的遠洋艦隊構成威脅的海軍,所以,幾乎就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海戰,即使是超級大國之間偶爾的衝突,規模也很小,根本算不上是大規模海戰!這就是海洋戰場與陸地戰場另外一個不同點。陸地戰場上,超級大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是經常發生衝突的,甚至因此兵戈相見。比如,外高加索地區,中美歐俄四國就曾經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個利益交匯點上打了一長大規模地區戰爭,持續了數年之久,但是並沒有因此引發超級大國之間的世界大戰!而海洋戰場上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超級大國之間的海軍艦隊大打一場的話,毫無疑問的,這就將是世界大戰的開始!
這次世界大戰確實也就是這麼打起來的,中美之間的第一輪交手就是第一次中途島戰役,雖然這場戰役並沒有分出勝負來,中美兩敗俱傷,但是結果卻是很明顯的,從這裡開始,雙方踏入了世界大戰的門檻,一場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也是最為慘烈的戰爭從這裡打響了!而在此之前,中美雙方其實都沒有進行大規模海戰的足夠經驗。雖然中國藉助三次對日戰爭,與日本在西太平洋上打了數次大規模的海上戰役,但是那已經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情了,同樣的,日本缺乏足夠的底氣,根本就不是中國的對手,日本本身並不能代表美國!
從戰爭爆發開始,雙方海軍都在迅速的適應著新的戰爭環境,並且迅速的調整著自己的戰術。其實,在戰爭的前兩年,雙方海軍都在學習並且總結戰場經驗。這是最為關鍵的兩年,至少對雙方海軍艦隊來說是這樣的。誰能夠在這段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