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也確定戰場上並沒有埋伏,所以美軍的坦克也就放心大膽的開始追擊了!
接下來的戰鬥根本就不用多說了,美軍掉入了羅成佑設定好的陷阱之中,雖然他們佔有兵力上的優勢,而且還有機械化步兵為坦克提供掩護。但是,埋伏的那兩個坦克連最先對付的就是美軍的步兵戰車,防止這些步兵戰車在坦克主炮射程範圍之外發射導彈來對付他們。同時,羅成佑他們也調過頭來,發動了反擊!
戰場形勢幾乎是一面倒的,美軍指揮官用了5分鐘判斷出這是中國軍隊的一次典型伏擊戰鬥,但是就這5分鐘的時間,他損失了兩個連的機械化步兵,而前面的兩個坦克連也被包圍了。最終,美軍的指揮官不得不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放棄營救被圍困的部隊,率領最後的那個坦克連,以及一個被打得幾乎快要崩潰了的機械化步兵連撤出了戰鬥!
羅成佑沒有讓部隊去追擊逃竄的美軍,而是呼叫了空中打擊,他的任務就是迅速的打掃戰場,清點自己的損失,並且讓趕來的工兵把他們開始被摧毀的坦克拖回去修理。當然,戰鬥結果也讓羅成佑大感吃驚。他們摧毀了28輛美軍坦克,32輛步兵戰車,殲滅了500多美軍官兵,並且還抓到了40多名俘虜,其中軍銜最高的是一名美軍少校。而他們自己僅僅損失了12輛坦克,8名坦克手陣亡,2人負傷!
不管是從損失情況,還是戰鬥結果來看,羅成佑他們都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且羅成佑還以此拿到了第二枚專門為坦克手準備的鐵甲勳章,這是表彰他在戰鬥中摧毀了第47輛敵軍坦克的戰績!當然,能夠獲得這樣的勝利,出了中國坦克的效能更勝一籌之外,坦克兵本身的素質優勢也非常的重要!
從這次小規模的坦克戰可以看出來,美軍坦克部隊的戰鬥經驗還嚴重不足。雖然大部分參戰的美國坦克部隊在對付歐洲國家的裝甲部隊的時候都表現出了很高的戰鬥力,但是他們經歷的基本上都是正規的戰鬥,很少有這種應付裝甲兵伏擊作戰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在情況不利,無法取得優勢的時候,美軍指揮官的判斷與決策能力有著嚴重的問題,而這都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試想,如果沒有優秀的前線指揮官,又怎麼能夠將部隊的戰鬥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呢?
這就是美軍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的坦克兵在個人戰鬥素質方面都算不錯的,至少比俄羅斯的坦克兵強多了。但是,美軍坦克部隊的前線指揮官,特別是營連一級的指揮官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而這是導致美軍坦克部隊在激烈的戰鬥中無法完全發揮實力的主要障礙。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讓部隊參加更多的戰鬥,全這些中低階指揮官在戰鬥中獲取到更多的經驗。而現在,美軍幾乎沒有練兵的機會了,他們從一投入戰鬥,就必須要面對中國裝甲部隊強大的壓力,而過高的前線軍官陣亡率,讓美軍根本就無法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前線指揮官!
其實,其他各戰場上的大規模裝甲戰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弗裡德蘭西南面的施維洛赫湖區的戰鬥中,36軍(這還算不上是一支正規的裝甲部隊)的坦克部隊在一個小時內就擊潰了美軍一個坦克旅在進攻,並且在戰鬥中指揮摧毀了該旅2/3的坦克與裝甲戰車,而他們自身的損失相當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普雷河上游的一次戰鬥中,美軍正在渡河的第24裝甲師遭到了39軍兩個旅(一坦克旅,一機械化步兵旅)的突襲,戰鬥打了4個小時,最終第24裝甲師幾乎完全崩潰,他們不但損失了超過一半的裝甲部隊,而且還將已經渡過河的一個步兵旅給拋棄了,最終狼狽的撤了回去。而39軍的損失相當微小,只有一名少校營長在戰鬥中非常不幸的陣亡了,而且事後追查,這竟然是一次誤擊,是自己人的坦克從屁股後面擊穿了那名營長的坐車,結果導致兩名坦克手陣亡!
在前48小時中,雙方裝甲部隊之間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發生在大塞爾肖湖南面的平原上。當時,美軍集中了第38裝甲師與第24裝甲師的殘餘部隊,在這個方向上向柏林發動了突擊,準備穿過中國軍隊的防線,取得與柏林的聯絡。而負責阻擊的是38軍的一個坦克旅以及後來趕來增援的39軍的坦克旅!
戰鬥打了一夜,雙方的損失都相當慘重(對中國軍隊來講,這是與前面幾次戰鬥的損失做比較而言的),但是最終美軍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卻並沒有能夠如願已嘗的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而是被迫撤了回去。
當中國軍隊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清點戰鬥結果的時候,才發現,美軍在這裡至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