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擔心受到美軍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
戰鬥是很殘酷的,兩個美軍步兵師在不到四個小時內,還沒有走出五公里,就已經損失了75%的人員,而且這兩個師的炮兵也被完全的摧毀,徹底的喪失了戰鬥力。剩餘的那些部隊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都躲回到了隱蔽防禦所裡去,不管後方再怎麼命令他們去進攻伊恩斯大橋,他們都不動彈了!
第一天,張德彪他們在這裡沒有受到任何的威脅,甚至連一個美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讓他鬆了口氣,看來魏明濤的保證已經兌現了,只要有空軍的支援與掩護,那麼他們就算在這裡守上一個月,也沒有大問題!但是,這僅僅是開始而已,慘烈的戰鬥還沒有到來!
第二天,美軍改變了辦法,準備集中遠端火炮轟擊伊恩斯大橋,當然,他們沒有指望能夠消滅中國特種部隊,但是隻要有一發大口徑炮彈打中了大橋兩側的承力部位(伊恩斯大橋是兩側承力的吊橋,而其下面就是200多米的深淵),那麼這座大橋也肯定報廢了。看來,此時美軍指揮官也發現,中國軍隊在這個時候就佔領伊恩斯大橋,顯然是要為後面的地面進攻疏通進攻路線。雖然他們還是不相信中國軍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到達這裡,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炸掉了大橋,那麼中國軍隊的目的就落空了,那不是一樣的結果嗎?
由於指揮上的問題,美軍的遠端炮兵部隊沒有能夠發揮他們應有的威力!當時,美軍雖然調集了至少20門從戰艦上改造的406毫米重型火炮,但是這些火炮並沒有集中發揮火力,而且在中國空軍統治天空的時候,能夠給這些美國遠端火炮發揮威力的機會只有一次。只要美軍的炮兵陣地暴露出來,那麼就會遭到轟炸,而遠端炮兵是難以快速轉移陣地的,只要遭到轟炸就將被徹底的摧毀!
美軍也不是沒有希望,如果他們的遠端火炮能夠在同一時間內集中火力向大橋進行炮擊的話,他們仍然有超過50%的機會摧毀大橋,但是因為在指揮系統上出現的問題,大部分美國炮兵其實是分散行動的,炮擊的時間並不統一,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能夠發揮火力的炮兵部隊很少,大部分在暴露了之後就立即被摧毀。即使有一批炮彈發射了出去,但是當時大橋兩端已經架設好了防禦系統,這些炮彈在還沒有落下來的時候就已經被攔截了下來,出了幾發炮彈落在了兩邊的防禦陣地上,炸傷了幾名特種兵之外,基本上就沒有造成什麼破壞數百門遠端火炮就這麼被浪費掉了,這是美軍指揮官沒有想到的結果。到了第三天,當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的時候,美軍指揮官已經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南面戰場上,中國軍隊在前兩個小時之內就已經撕開了美軍的防線,並且將戰鬥推進到了拉斯克魯塞斯附近。而在東面的戰場上,中國坦克部隊更是如同一把尖刀一樣,而美軍的防線比豆腐還要軟。僅僅四個小時,中國的裝甲先鋒就已經到達了俄克拉何馬城的外圍,前進了整整350公里,而當時,俄克拉何馬城的防禦部隊還沒有能做好防禦準備呢!
這一天,美軍放棄了對伊恩斯大橋的進攻,但是從第二天開始,也就是在第:集團軍群開始到了俄克拉何馬城,開始向威奇托前進的時候,美軍指揮官終於明白過來了。中國軍隊佔領伊恩斯大橋就是在為這批進攻部隊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而這次,中國軍隊肯定是把進攻目標放在了丹佛這邊的,他們沒有采取直接進攻的線路,而是繞了個彎,沿著美國的公路交通網路向丹佛殺來了!
當天晚上,第2集團軍群的突擊部隊就已經成功的控制了沿途上的六座重要橋樑,而且地面部隊的推進速度相當快,中國空軍的支援重點也轉移到了東面去!要想奪取這六座大橋是相當困難的,而且中國軍隊完全可以在河上架設浮橋來繼續前進。所以,美軍的希望就寄託在了伊恩斯大橋上。
只有炸掉伊恩斯大橋,他們才有希望在丹佛東面擋住中國軍隊前進的步伐,而且這也是最容易被摧毀的一座橋樑了!
趁著中國空軍轉移重點的時候,美軍從奧克利與萊蒙調遣了兩個裝甲師,分別從北南兩面開始向伊恩斯大橋突擊。雖然空軍也對這部分美軍裝甲部隊進行了轟炸,但是當時空軍在這邊投入的力量已經不多了,大部分部隊集中在第二集團軍群與第3集團軍群的戰場上,已經不可能像前幾天一樣,為張德彪這批特種部隊提供掩護了!
“魏司令說過了,只要第2集團軍群突擊到薩萊納,就可以用遠端炮兵為我們提供支援,空軍也會將重點轉移過來。而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至少還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夠到達薩萊納。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