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龍就是這麼離開前線戰場的,隨後他就跟著那幾名總參謀部的軍官回國去了,但也正是這樣,王進龍回國之後就被安排進了總參謀部工作,而沒有受到責難!而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封的最後一批大將中就有他!顯然,這是一種安撫,至少是對有功勞的將領的安撫吧!而王進龍在總參謀部也是如魚得水,當後來孔輝金離開了總參謀長的位置時,他還是強有力的競爭者呢,只不過,王進龍最終卻沒有能夠坐上那個位置,畢竟,當時魏明濤這邊的將軍沒有幾個支援他。而在戰後,魏明濤這邊的將軍在總參謀部與軍隊內都有很高的地位,得不這些將軍的支援,那就別想在總參謀部坐上高位!
王進龍出去之後,大家都顯得很冷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數。第2集團軍群的矛盾已經鬧得滿城風雲了,不但魏明濤他們都知道,現在國內都為此事展開了調查。當然,王進龍惹到了餘彬的頭上去,那他就只有自認倒黴了。
會議也沒有繼續多久,最後魏明濤就決定部隊進行休整,前線作戰部隊出了保持一支機動裡面以防止美軍反撲,同時在前線地區也部署了一些二線部隊,而主力部隊在休整的時候還要協助駐紮地區附近的美國人恢復家園,同時協助其他方面的工作。現在,魏明濤正好缺人手,這幾十萬部隊不利用起來,那就是巨大的浪費了!
接下來,魏明濤的工作還是回到了美國移民的安置上來,即使後來魏明濤在寫回憶錄的時候都承認,這是他遇到的最麻煩,也是他最為頭痛的一件事情,他更願意在前線戰場上率領軍隊作戰,加小是負責這些工作,但是這總得有人去做吧,而當時也選不出能夠比魏明濤做得更好的人丫!
時間就在這種平靜的情況下過去了,而這段時期內也發生了一些事情,比如餘彬結束了他在大西洋戰區擔任戰區參謀長的工作,回到了總參謀部,繼續擔任他的作戰處處長,而且得到了重用,當時孔輝金已經不大參與總參謀部的工作了,而是把大部分的工作交給了下面的處長負責。而餘彬的作戰處不僅僅負責戰爭的事情,而要負責部隊在戰後的安置,前線戰區的管理等重要的工作,可以說,這是總參謀部裡除了總參謀長最為重要的一個位置了!而現在餘彬在前線已經爭到了足夠的資本,而他還很年輕,又得到了主席的信任與賞識,那麼在孔輝金離任之後,他就極有可能成為新的總參謀長!當然,當時餘彬並不是最強有力的競爭者,在魏明濤與莫懷聰兩人沒有表態之前,恐怕大部分的人都願意將總參謀長這個位置的賭注押在他們的身上吧!
王進龍的處理決定也下來了,他沒有受到懲罰,政府輕描淡寫的處理第2集團軍群的內部矛盾。
而27軍的霍昌被提拔為了新的集團軍群司令,同時晉升為上將,另外20軍,28軍與13軍的軍長都晉升為了中將(這屬於破格提拔,因為與軍長相對應的應該是少將,即使是在戰爭期間,能夠在軍長位置上成為中將的人也沒有幾個,這也是政府為了平衡第2集團軍群內的矛盾而使用的辦法吧,因為在其他集團軍群內並沒有任何一名將軍得到了提拔)。王進龍被安排到了總參謀部後勤處擔任副處長,這看起來有點大材小用,但是沒過兩個月,前後勤處處長,也就是以前經常說的總後勤部(戰前,總後勤部被合併到了總參謀部,降級成為了處級單位)負責人就以身體不適為理由而辭去了處長的職務,隨後王進龍就成為了正處長,顯然,他也成為了未來總參謀長的競爭者了!看得出來,王進龍的爬升速度還是很快的,只不過爬得越快,那根基也就越不穩!
另外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中國與眾多同盟國達成了一份對戰後世界影響極為深遠的協議,即組建一個國際性的機構,以此維護戰後的世界和平!而這與二戰之後的聯合國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本質上的不同,聯合國本質上是一個沒有實際權利的國際性組織,或者說是一個鬆散的國際性組織,因為二戰之後,美蘇都是超級大國,自然不肯聽從對方的指揮,同樣的,英法這些老牌帝國也不肯輕易的服從別人的擺佈。那麼,即使成立了聯合國,也不可能從本質上改變世界的面貌,更無法從根本上保證世界的和平。而這次,戰後的超級大國就只有一個,即中國,而其他的任何國家都不具備與中國競爭的實力,甚至在中國面前沒有多少說話的地位!這種情況在以往是沒有出現過的,而中國力主成立一個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性組織,自然就能夠讓該組織擁有實際的權利與能力了。
地球邦聯(這是後人取的名字)的成立,對後來人類世界的大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雖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