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法國政府當時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認為自己是歐洲戰爭最大的貢獻者,不管是在對付俄羅斯的入侵(這一點必須要得到承認,在俄羅斯入侵歐洲期間,法國是出兵最多,且在經濟上給予了最大支援的國家)戰爭中,還是在抗美戰爭中,法國人都做出了最大的犧牲與貢獻,那麼在戰後的歐洲,法國自然是老大的地位!而且,歐洲上次統一,法國也居功至偉,所以法國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戰爭結束之後,歐洲應該恢復統一,而且是在法國的領導下統一!但是法國人並沒有認識到,時代已經不同了,歐洲已經失去了統一的可能性!
歐洲在21世紀的統一,其實是中美鬥爭的結果。當時,中國的迅速崛起,所以美國需要一個新的力量來牽制中國,而俄羅斯長年經濟不景氣,加上美國也提防著這個剛剛降級的對手,所以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俄羅斯的身上。而一個分裂的歐洲也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沒有其他任何國傢俱有向中國挑戰的能力!所以,統一的歐洲是美國人願意看到的,前提就是歐洲統一之後與美國並肩作戰,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同樣的,中國在 起的時候受到了美國的多方面制約,也需要一個新的力量來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同時分散美國包圍中國的力量!那麼,只要統一的歐洲最終能夠讓美國感到威脅的話,那麼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中美兩國都容忍了歐洲的統一,而且在歐洲統一的過程中展開了積極的行動,促成了歐洲的統一!相反,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已經不存在一個現實意義的對手了,而中國自然也不會給自己製造一個對手出來,毫無疑問的,統一的歐洲將威脅到中國的利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怎麼可能容忍歐洲統一呢?
其實,從當時中國的歐洲政策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來!中國先是大力扶持英國,目的就是要用英國來牽制歐洲大陸國家。接著,重點落到了東歐地區,加強了東歐地區國家與西歐大陸國家的分歧,特別是民族與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最後,中國甚至不惜支援德國,讓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牽制法西意三國,從而讓歐洲大陸重新進入了戰國時代!毫無疑問的,中國在歐洲的所有政策都是在阻止歐洲重新統一起來,甚至連戰後對俄羅斯的處理辦法都有這方面的原因!
法國人此時要想統一歐洲,而且是在他們的領導下統一歐洲,這不僅僅是天方夜談般的神話故事,而且還會遭到很多國家的反感!比如,英國就極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即使英國不以中國利益為先,僅僅從他們自身的利益出發來看,保證兩個大國存在的歐洲大陸其實是對英國最為有利的,這樣才能夠讓英國的微妙作用顯得更為明顯,而且更為重要!同樣的,德國也極為反感法國以老大身份自居的高傲氣勢,即使德國是戰敗國,但是戰後德國政府已經是傾向於與中國合作的了,德國也謀求發展,雖然不謀求在歐洲大陸的統治地位,但是德國並不想生活在法國的陰影下,特別是在阿爾薩斯 林問題突出之後,德國就更不願意向法國認輸了!同樣的,西班牙,義大利,波蘭等等國家都不會支援法國的,他們在歐洲都有自己的利益,而且都極為重視與中國的關係,那還怎麼支援法國呢?
如果法國政府稍微有點頭腦的話,其實就應該很將這一點看得很清楚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法國應該做的是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而爭霸歐洲那是以後的事情,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基礎作為後盾,任何通往霸權的道路都是危險,而且隨時有可能導致死亡的!但是,法國政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當中國已經三番四次的發出了警告的時候,法國政府仍然沒有認識到他們已經在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
當世界首腦大會結束的時候,法國政府就在巴黎召開了一次歐洲國家首腦大會,擺明了就是要與中國對著幹,當然,這在法國政府官員的眼裡看來,這也是實現歐洲統一必須要走的一步,如果能夠聯合整個歐洲的力量的話,那他們就擁有了與中國抗衡的本錢!當然,這個認識是相當錯誤的,因為這已經讓法國政府走到了盡頭,這是在向中國示威。而在當時的情況之下,中國為了維持戰後的穩定,為了維護戰後世界新秩序,對於這種挑釁行為,中國可能採取任何手段來加以阻止!
法國政府顯得有點白痴,但是其他歐洲國家的政府並不白痴,除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個國家的元首或者是政府首腦前來參加了會議(這三個國家當時是由法國游擊隊解放的,而且其政府也是在法國游擊隊的支援下上臺的)之外,其他歐洲國家要麼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