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優秀的陸軍將領,但是嚴重缺乏兩棲戰的經驗,而且在他前期輝煌的軍隊指揮生涯中,也確實從來就參加過任何的兩棲作戰行動!而這一缺陷帶來的問題可以說是致命的!當時,法國陸軍40%的兵力都部署到了大西洋壁壘的防線上,而這些部隊在後面的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的作用,當他們的後方被美軍控制了之後,幾乎全都投降了!
當聯合司令部成立之後,中國方面立即就發現了法國在部署防禦上的這個巨大的問題,當時還身在倫敦的魏明濤就透過甘明強表達了他的擔心,當然,同樣的資訊也送到了法國人的手裡!對於中國方面的建議,法國政府根本就沒有引起重視,反而是奇諾立即發現了他的缺陷。但是,此時他性格上的變化讓他沒有對大西洋防線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進,而是想辦法在彌補這一缺陷,實際上,就是讓更多的軍隊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當時,奇諾所採用的辦法就是在大西洋壁壘的後方再設定一道防線,以對抗美軍可能採用的立體登陸戰術。但是,實際上法國當時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兵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為整道大西洋壁壘豎立起一道籬笆來。所以,最終只是在最北面,也是最容易遭到美軍攻擊的方向上勉強的建立起了第二道防線。而這道防線後來就被叫做了奇諾防線!
從當時法軍採用的防禦戰術來看,其實包括奇諾防線在內的所有法軍設定的防禦陣地都是漏洞百出的,當然,這一方面有法國將領保守的思想在做怪,而另外一部分願意,也不得不說是奇諾本人缺乏防禦作戰方面的經驗!在他當年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他所獲得勝利的戰鬥,並且為他贏得了名聲的戰鬥幾乎都是進攻行動,而奇諾所指揮的幾次不多的防禦戰都非常的糟糕,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奇諾其實是一個進攻型的指揮官,而法國讓他來部署防線,這本身就是用人方面的錯誤吧!
奇諾防線還有一個作用,即充當大西洋壁壘的預備隊集結地!當時,法國將主要的二線兵力都部署在了奇諾防線上,準備在美軍登陸的時候,向美軍登陸場發動反擊。當然,結果是美軍在法國南部登陸的時候,最重要的5個師被調走了。而實際上,當時法國陸軍的戰術編制本身就已經落後了,根本就不可能針對美軍的登陸作戰發動快速反擊。如果當年奇諾組建的快速部隊還存在,或者是他能夠繼續主持法國陸軍的改革工作的話,那麼法國陸軍還有一點希望的。而在指揮一支笨重的陸軍作戰的時候,就算是奇諾的進攻指揮能力再強,法國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當時,奇諾防線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距離大西洋壁壘的距離太遠了!這中間空出來的地帶中,幾乎就沒有任何法國軍隊存在!而對任何的防禦體系來講,這都是致命的問題。而且,太遠的配置,也讓法軍很難以及時投入到需要的戰場上去,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條防線之間沒有任何聯絡,進攻的一方可以輕鬆的選擇要打擊的物件,並且不用擔心受到夾擊!
美國方面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們也發現了法軍防禦上的這個致命缺點,並且直接針對這一缺點發動了進攻。美軍登陸部隊的第一波突擊部隊就是降落在奇諾防線與大西洋壁壘之間的。雖然看起來,美軍很容易被法國軍隊包圍,但是實際上,大西洋壁壘上的法軍都是步兵部隊,難以對美軍的突擊部隊構成威脅,其機動能力也很差。而在奇諾防線上待命的法國軍隊基本上都是機械化部隊或者坦克部隊,極容易成為美國轟炸機打擊的目標!所以,當美軍登陸的時候,大西洋壁壘上的法軍沒有任何的反應,而奇諾防線上的法軍雖然作出了反應,但是也立即成為了被打擊的物件!
奇諾防線本身的漏洞是很多,但是這並不表明這條防線就一文不值了。美軍要想進攻巴黎,那就得越過這條防線,所以,當時奇諾防線對法國的意義相當的重要。如果奇諾防線都無法守住的話,那麼法國軍隊就只有退到巴黎郊外進行防禦了,也就等於說,這是在巴黎前方最後的一道防線!
雖然奇諾本人的性格變化了很多,但是他仍然是一名勇敢的軍人,而且此時奇諾已經認識到,法國的戰敗是不可避免的(這一點在奇諾留下的遺書中寫得很明白,當時他對此是非常的絕望),所以,當美軍在法國登陸的時候,奇諾雖然身位法國陸軍總參謀長,但是他仍然上了前線,並且親自在博韋指揮法軍戰鬥!從這一點上來看,奇諾仍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將軍,而且是一名悲劇型的軍人!
法國當時在奇諾防線上一共投入了至少40萬的地面部隊,雖然這其中有不少是二級部隊,但是其戰鬥力還是不容忽視的。同時,法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