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部分(2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量上的災難,中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出現了嚴重下滑的傾向,而這也是日本得以追上中國的一個主要原因!

各方面的因素促使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了。這是中日兩國之間矛盾的總爆發,也是中日矛盾的一個瞭解,而從規模上來看,第三次中日戰爭也達到了頂峰,是中國在21世紀前半頁所經歷過的最為殘酷的一次戰爭。同時,因為經濟危機產生的深重影響,導致歐美兩國都無力對日本提供大規模的支援,這基本上是一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單獨較量,而歐美兩國對日支援基本上限制在情報與技術方面,而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經濟與軍事援助,則少之又少!

第三次中日戰爭的結果是日本強大一時的海軍被中國海軍徹底消滅,而中國則在日本本土登陸,消滅了數百萬日本陸軍,用將士們的鮮血與生命為代價,最終佔領了整個日本。到這時候,戰爭其實才剛剛開始,而怎麼處理日本,是讓日本恢復獨立的地位,還是吞併日本,這個問題給中國製造了數十年的麻煩!

最初,中國的決策層的態度是佔領,但不吞併日本,當時經濟危機才剛剛過去,中國極需一個下級市場來傾銷國內過剩的產品,同時也需要一個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幫助國內恢復經濟。如果吞併日本的話,那麼日本就將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存在,前面的那些目的自然也就無法達到了,而且還要為重建日本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中國的政策就是控制,但是不吞併日本,將日本變為中國的產品傾銷地,加速國內經濟的恢復,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果中國不顧戰爭的損失,而一口氣吃掉日本的話,肯定會產生消化不良的反應,最終吃苦的還是中國。而透過二戰之後美國佔領日本的方式,將這裡變成自己發展的動力,那帶來的利益也是相當顯著的。但是,在此之前,中國必須要扶持一個親華政府,由其來代替中國佔領軍在日本的統治。這跟著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中日之間數百年的恩怨就這麼容易解決嗎?

二戰之後,美國能夠順利的控制日本,是因為日美之間沒有世仇,而且日本一直將美國做為學習物件,對美國有著一種崇拜的心理。而自從唐朝以後,日本就很少向中國學習,他只將中國看做敵人,而從沒有看著老師。缺乏了這種思想基礎,要想控制日本,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為了能夠順利的控制日本,只有利用日本國內的矛盾,以及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來做文章,最終將日本分做了7個部分。

其中,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之後已經受到中國影響的九州與四國兩地的統治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在中國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之後,這兩個地區與中國的交往比較頻繁,而其經濟發展也一直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其民心比較傾向於與中國合作,而不是與中國對抗。但是,在本州島四區以及北海道,因為其與美國以及歐洲的交往比較頻繁,其民眾對中國一直懷有敵意,因此要在這些地區維持統治,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這種分化統治的另外一個巨大的作用就是用日本內部的矛盾來限制日本的反叛運動,也就是所謂的“以日製日”,這極大的減輕了中國所承受的負擔,同時卻能夠加強對日本的控制,但是這卻有著一個無法迴避的麻煩,即日本可能因此爆發內戰!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在中國將日本大卸七塊之後,內戰隨即就爆發了,北方四個反華思想嚴重的地區接成聯盟,征討九州,四國以及南本州三個小國家。內戰整整打了十年,而這場內戰的一個好的結果就是消磨掉了日本人的戾氣,讓日本人終於認識到,與中國為敵根本就沒有好處!

這次內戰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內戰,戰爭的殘酷性甚至超過了日本戰國時期。結果就不用多說了,雖然北方聯盟得到了美歐的支援,但是最終仍然輸掉了戰爭,因為南方聯盟獲得了中國的大力支援,近在咫尺之下,北方聯盟即使控制的地區更廣,手下的兵源更多,但是絕對不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一場內戰,讓日本本已經脆弱的經濟徹底的崩潰,國家幾乎被打成了一片廢墟,而在這場殘酷的內戰之中,日本的人口也從3億多銳減到不足2億!其中,戰場上陣亡的官兵就達到了2500萬左右,另外還有1000多萬日本人流亡海外,而更多的平民則是受到戰爭的牽連,死於疾病,飢餓以及瘋狂的屠殺!

可以說,這場內戰極為殘酷,戰爭雙方都不分青紅皂白的將一切不效忠於自己的平民作為了敵人,而發生的數十次大規模屠殺讓雙方都殺紅了眼。受到戰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