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使用現在的炮彈了!
其實,從21世紀30年代之後,世界各國都非常注重對老式戰艦的保養工作,比如美國於21世紀30年代末退役的一艘戰列艦封存了足足70年,在21世紀末才被拖出港口,在近海沉底,做了人造礁石!中國也一樣,而且中國海軍對戰列艦的換代要求是很高的,按照戰艦設計的標準,從21世紀50年代之後,戰列艦艦體以及動力系統的使用壽命都超過了50年,但是實際上,中國海軍戰列艦的最長服役年限沒有超過25年的,而絕大部分都是在服役滿20年之後就退役封存了!這麼快的更換速度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海軍戰艦的電子系統,以及武器系統的更新速度太快了,而隨著造船工藝的發展,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現,大量的普及使用,花錢花力改造一艘老戰艦所需要的投入,其實並不比建造一艘新戰艦低多少,而且改造之後的老戰艦在服役年限,以及作戰能力上,絕對不會比一艘新戰艦要好,這是由戰艦本身的結構所限制的!因此,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海軍封存的戰列艦竟然達到了72艘之多!另外還有數百艘封存於全國各個軍用港口的戰艦,包括航母,巡洋艦以及驅逐艦!毫無疑問的,這是中國為世界大戰做的準備,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在大戰的初期都不可能迅速的提高海軍新戰艦的數量,而這些封存的老戰艦往往在國家的造船能力全部發動起來之前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實際上,也正是這樣的。在戰爭的初期,中國海軍重新啟用的一百多艘退役時間在20年之內的老戰艦確實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有的戰艦確實是太老舊了,即使還有使用價值,但是必須要進行改裝,特別是要換上全套的新型電子裝置,這讓改造本身的麻煩程度提高到了與建造一艘新戰艦幾乎一樣的水平,所以很多老戰艦其實並沒有重新啟用,而是繼續封存著!現在,這些老戰艦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了。比如,在分配給莫懷聰的12艘老實戰列艦中,就有兩艘是在50年前封存的“爺爺”級的戰艦了,恐怕此時中國海軍中的官兵都沒有任何人有這艘戰艦的年齡長吧!雖然這些老式戰艦已經失去了充當海戰主力的能力,但是要發揮它們的餘熱,在沒有多少威脅,而且主要依靠火力打擊的登陸艦隊裡面,它們仍然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對一直缺乏火力支援艦艇的登陸艦隊來講,這些老戰艦反而還成了搶手貨,成了陸戰隊官兵眼中最親熱的戰艦,甚至有的人還給這些戰艦去了外號,比如“外公”,“舅爺”等等一類的暱稱,大概再合適不過了吧!
第14艦隊出發一天之後,就已經到達了北庫克群島,在對北庫克群島中最大的索納島進行了一輪轟炸之後,第14艦隊繼續向南航行,它們的目標是南庫克群島,而不是北庫克群島,打擊北庫克群島應該是第12艦隊的事情,只不過現在第14艦隊順便搶了點別人功勞而已!
整個庫克群島的重心是在南庫克群島上,南庫克群島的陸地面積更大,而且行政首府也在這裡。這原本是英國的海外領地,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美國就控制了庫克群島,並且迅速的在拉羅湯加島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戰區司令部,將拉羅湯加島做為了美軍在南太平洋上的一個重要據點進行建設!
庫克群島上最大的城市,或者說是城鎮阿瓦魯阿也在拉羅湯加島上,而庫克群島居民的80%也集中在這一島嶼上。美軍在佔領了拉羅湯加島之後,擴建了島上的民用機場,並且將其作為了支援空軍作戰的基地。擴建之後,機場可以容納12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至少60架遠端轟炸機,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美國轟炸機都是從這裡起飛,對紐西蘭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另外,美軍還在恩加唐利亞的西面修建了第二座機場,這是一座戒備森嚴的軍事機場,出了部署有戰鬥機部隊之外,還部署有大量的偵察機,其中包括美國在南太平洋上屢次使用的戰略偵察機中隊!毫無疑問的,拉羅湯加是美過在南太平洋上的防禦核心之一,而且這也是支撐美軍戰略進攻的基地。當然,其作用絕對不僅僅體現在對空軍行動的支援上!
阿瓦魯阿是一個港口城市,而且是整個南太平洋上難得的優良港口之一。因此,美國海軍在阿瓦魯阿港修建了兩條3500米長的碼頭,可以為一支主力艦隊提供停靠的位置,而設定的錨泊點更是可以支援上百艘戰艦在這裡停泊,並且得到休整。只不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美國海軍沒有在阿瓦魯阿港建設船塢,也就無法為受傷的戰艦提供維修!因此,這裡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海軍基地!紐西蘭戰役中,吉納率領第3艦隊戰敗之後,就是逃往阿瓦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