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40軍當時的戰鬥情況,直到魏明濤元帥逝世之後5年,他的那本自轉被髮表出來之後,才得已被世人知曉,而40軍的傳奇事蹟,更是在這本自轉出版之後為世人所震撼,魏明濤元帥的“陸軍戰神”形象也就更深入人心了。
離開圖文巴之後,魏明濤原本計劃進攻布里斯班港,但是在向東前進了不到10公里之後,前方的偵察部隊抓到了一名澳大利亞軍隊的少校軍官。幸運的是,這人是一名澳大利亞戰區司令部的參謀,他身上帶著的情報最終改變了魏明濤的決定。此時,在40軍的東面,至少還有10萬美澳聯軍,其中包括美國精銳的第1裝甲師!而這些美澳聯軍是從南部地區抽調過來的,準備加強布里斯班港的防禦,防止中國佔領這座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說,如果40軍繼續東進的話,就會一頭撞在美澳聯軍的銅牆鐵壁上。在這時候,魏明濤迅速的改變了計劃,放棄了進攻布里斯班的打算,準備帶部隊南下,趁美澳聯軍南部空虛的時候,佔領更重要的滕特菲爾德,切斷美澳聯軍的後勤補給線!
這一計劃,按照魏明濤的回憶錄記載,他是將其發回了戰區司令部的,但是現在根本無法從當時的戰爭記錄中找到關於40軍南下的任何記錄。也就是說,當時戰區司令部沒有收到魏明濤發來的電報!當時美國襲擊了中國的軍事衛星系統之後,就開始事實全頻段干擾,我們可以推測,這封非常重要的電報也許並沒有能夠躲過干擾,因此戰區司令部沒有收到這份重要的情報。從現在的角度來估計,如果40軍的這個發現能夠被利用起來的話,也許澳大利亞戰役的前半段時間將縮短10天到20天!
當天晚上,前鋒的偵察部隊就到達了滕特菲爾德,而發來的情報讓魏明濤大吃一驚,這裡竟然沒有美國守軍!而隨後,大部隊到達,進駐了這座不設防的城市,正如偵察部隊看到的一樣,這裡除了十多名警察之外,就再也找不到象樣的武裝力量了!而正在這裡,魏明濤經歷了他在澳大利亞戰役中的第一次轉折!
當天晚上,部隊駐紮在了滕特菲爾德,並且就部隊未來的行動進行了一次高階軍官會議。根據魏明濤元帥的回憶錄記載,當時軍官們就部隊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大部分的軍官主張在滕特菲爾德駐紮下來,等待與後續部隊會合,然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而有一些軍官甚至主張放棄南下,返回布里斯班地區。在這裡,魏明濤重點寫明瞭當時的參謀長,也是後來的陸軍元帥劉德海對他的大力支援。正是有了參謀長的全力支援,最後魏明濤力排眾議,決定繼續帶領部隊南下。
根據魏明濤元帥的回憶錄,當時能夠為他作為進攻依據的只有登陸前的一套戰區作戰計劃,因此,魏明濤只能夠依據這套作戰計劃來決定部隊的下一步行動。但是,此時魏明濤並不知道,因為在布里斯班地區的戰鬥進展並不順利,也就在他到達滕特菲爾德的這一天,戰區司令部對這套計劃做了修改,採用了備用方案,決定在布里斯班的南部開闢第二登陸場,將進攻的目標放到了規模小一點的科夫斯港。這一來,整個戰線向南移動了足足500公里,也就是說,原本的作戰已經徹底被放棄了,而40軍也就因此失去了與總部的聯絡,走上了獨立戰鬥的道路!
魏明濤當天晚上就派出偵察部隊,在天亮之前抓到了幾明美澳聯軍的俘虜,經過審訊,魏明濤摸清了此時戰場上的情況,美澳聯軍正在向東海岸地區集中,而40軍就處於這美澳聯軍的中間,處境是非常的尷尬,但是這並沒有難道魏明濤,他決定繼續突擊,而且選擇了與美澳聯軍相反的方向,迎頭對進!
天亮的時候,40軍離開了滕特菲爾德,向西進發了。按照原先的作戰計劃,戰區的邊緣是選擇在伯克一線的,但是此時戰區的劃分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戰區的西線向東縮短了足足400公里。可以說,40軍在決定向西突擊的時候,其實已經超越了其行動範圍!
當天,40軍與美國的第8步兵師遭遇,雙方的戰鬥打了不到4個小時,40軍就突破了美軍的防線,繼續前進,魏明濤沒有準備停下來,他知道現在是無法停下來的,不然就會被美澳聯軍包圍。而40軍就這麼一路打下去,當天傍晚時分,40軍就已經前進了150公里,到達了莫里。
這是一座只有不到5萬人的小城鎮,而當天晚上,在部署完了防禦之後,部隊就在這裡休整。但是,此時40軍的補給已經基本上見底了,特別是部隊缺乏水與食物,彈藥的消耗反而不算嚴重!當天,魏明濤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直接向當地的居民徵收食物!
這可是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