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的辭職報告。第二年年初,新的溫和派國務院總理上臺,黃龍飛正式離開了國務院。在這個特定的時期,一個特定的環境下,黃龍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當然,中國國內的問題並沒有全面解決。雖然政府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經濟上來,但是在經歷了近3年的痛苦戰爭之後,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特別是在外界戰爭的壓力一消除之後,國內矛盾成為了主要的矛盾,中國到底能不能從這場戰爭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還要看中國人能不能夠處理好自己內部的事情!
其實,當時的經濟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社會福利制度與現實環境的脫節,嚴重的破壞了社會的穩定;第二是教育制度的落後,嚴重的制約了中國未來的發展;第三是國家的勞動力資源嚴重缺乏,嚴重的限制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其實,這三點,綜合到一起,還是一點,即中國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其實,早從2035年左右開始,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就已經非常突出了。當時,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邁入老齡,中國全面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當時中國的人口卻已經突破了16億,所以中國不可能透過歐洲那樣的辦法,用鼓勵生育來解決老齡化問題。所以,老齡化,成為了中國自人口過剩之後又一個嚴峻的問題,甚至更為嚴峻!其實,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中國遲遲不肯與日本開戰的主要原因,如果戰爭爆發,又將減少國內勞動力數量,到時候,社會問題就將更加嚴峻了!
當然,正是人口老齡化,中國所以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決定從日本“引進”勞動力,以改善國家的生產狀態。因為在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必須要賠償中國至少上萬萬億的戰爭賠款(當然,具體的數量是由中國來定的,是多是少,就完全由中國說了算了)。所以,當時進入中國的日本勞動力幾乎只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卻必須要承擔起巨大的勞動負擔。這是一種剝削,誰都不能否認,但是對這種剝削,並沒有多少人站出來反對過!而正是隨著這批近1億的日本勞動力到達,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缺少的問題,才得到了逐步的解決!當然,在人道主義的幌子下,中國並沒有完全剝奪這些日本人的利益,對這些日本勞動力做了保證,即在其工作到60歲之後,可以選擇留在中國定居或者是返回日本。如果定居的話,中國政府將給其特殊的居住身份證,並且負擔其養老費用,如果返回日本的話,中國政府只提供路費,而不承擔其他的任何責任。而在這種政策之下,30多年後,當這些日本勞動力基本上都進入老齡化階段之後,幾乎全部選擇留在中國,因為此時日本已經屬於中國了,而且回到日本列島上,根本就無法保證餘生的生活,還不如留下來!
當時中國這種剝削日本勞動力的政策幾乎受到了全面的,甚至是嚴苛的指責,就連很多同盟國都對中國的這一政策感到不滿,這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壓榨,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道義可言。但是,中國不這麼做,可能解決國內的問題嗎?回答是否定的,以當時中國的條件,提高生產效率雖然是一條出路,但是在戰爭之後,中國政府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來改善國內生產效率,畢竟這需要從基礎設施投資著手,而中國在承擔了大筆的戰爭經費,而日本又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完全的戰爭賠款的條件下,中國根本就不可能透過這個辦法來解決國內問題!而戰爭是由日本人民支援的日本政府發動的,那麼日本人就必須要承擔起戰爭的責任來,為自己的過錯進行賠償,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其實,最大的外界壓力還是來自歐美。戰爭結束之後,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最多是佔領日本,並且逐步從日本獲取戰爭賠款,誰也沒有想到,中國竟然會將日本的勞動力抽乾,用來滿足自己的發展需要。而在歐美看來,這種非人道的做法,完全是違背國際精神的。所以,在戰爭結束的那幾年中,中國與歐美之間的關係嚴重惡化,甚至鬧到要爆發戰爭來解決問題的地步了。但是,這僅僅是歐美的恐嚇而已,歐洲與美國人會為那些不相干的日本人賣命嗎?當然不可能,不然的話,早在戰爭還在進行的時候,歐美就已經動手了!當然,這也嚴重的破壞了中國與歐美之間的正常關係。
在暗中支援中國的只有俄羅斯這一個世界性大國,因為在中俄之間有一筆見不得人的交易。在戰爭結束之後,進入中國的第一批1200萬日本勞動人口之中,至今,仍然有150萬人的下落不明。雖然到現在,仍然有很多日族華人在追查這些同胞的下落,但是他們的調查根本就沒有一個確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