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陸軍學院高才生,隨後參加海軍陸戰隊,並且到歐洲進行了戰術深造,可以說,在日本新一代軍官中,是相當出類拔萃的!而從一開始,左左木就知道巴坦島並不好守,以一個營的兵力,要守住這座前沿島嶼,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左左木在部署兵力上,重點加強了縱身配置,同時加固防禦工事,爭取拖延登陸部隊進攻的速度,等待大部隊增援。而在整個島上,出了灘頭陣地之外,最容易遭到攻擊的肯定是島上的最高點,這可是機降作戰理想的地方。而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放棄了老實的灘頭搶灘登陸戰術,採取機降登陸戰術,那麼這裡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所以,在部署防禦工事時,左左木將這裡設成了一個巨大的陷阱,就等中國的機降部隊到來!
從戰術上來講,左左木的部署是相當正確的,而且這也成為了後來島嶼爭奪戰中,日本採用得最多的戰術部署方式。左左木一郎以一名大佐的身份,為日本找到了最佳的防禦作戰方法。而他在日本受到的評價也非常高。甚至有很多日本人認為,如果不是左左木一郎過早的戰損,那麼日本甚至不會失敗!當然,這純屬日本人那種特有的唯心論,如果一場戰爭真能夠由一個人來決定勝負的話,那麼戰爭就回到了中世紀的決鬥模式,根本就不用發動全國的力量來進行了!
原本計劃的4個小時進攻時間是絕對不夠的,戰鬥僅僅打了3個小時,楊晨光就決定派出了第2個加強營,因為登陸部隊完全被包圍了,特別是在海軍支援艦隊沒有趕到的時候,空軍的轟炸密度並不足以保證登陸部隊執行進攻任務,必須要增加登陸兵力!
可以看出來,幾乎從一開始,在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的登陸行動就相當不順利,就算是奪取前進基地,都顯得非常吃力!海軍艦隊遲遲不到,空軍支援力量不夠強大,登陸部隊準備不充分,對敵抵抗力量估計不充分,這些都是嚴重的錯誤。從一開始,中國的第一場戰略反攻行動就打得非常不順手!
當陸戰1師在菲律賓北部群島進行登陸作戰的時候,空降15軍也開始行動了,而且肩負著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如果讀者手中有一張菲律賓地圖的話,就會發現,在馬尼拉西面的出口處,有一個如同蝌蚪般的小島,哥黎希律島,一個面積只有5平方公里,但是卻扼守著馬尼拉灣前出大洋出口處的重要島嶼。二戰時期,美國正是在這個地方展開了對菲律賓群島的反攻作戰。可以說,這裡直接扼守住了整個呂宋島的戰略咽喉,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在這個頭東尾西,如同蝌蚪般的島嶼上,東部是全島的制高點,日本在這裡部署了大量的防禦兵力,主要的岸防火炮都集中在了這裡,包括島上唯一的一個導彈防空營,也部署在了這裡。而在西端的尾部地區,有全島上唯一的一個戰術空軍基地,該基地只有一條800米左右的軟土跑道,平時一般負責接應為島上提供補給的戰術運輸機,以及直升機,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為戰機提供迫降場所。而在空軍基地旁邊是一個小型港口,並不接待戰艦,主要是為小型運輸船隻提供停靠的地方。而為了保證馬尼拉灣的出口暢通,日本至少在這裡部署了兩個營的防禦兵力,其中一個營是海軍陸戰隊,另外一個營是5月份從國內掉來的一支預備役部隊,接替了島上的另外一個海軍陸戰隊營!
島嶼的面積不大,而且島上的險要工事也不多,但是隻要控制了這裡,就能夠防止馬尼拉港內的日本戰艦溜走,同時,為在馬尼拉附近的登陸行動提供直接援助。以中國陸軍一般火炮的射程,都能夠直接威脅到馬尼拉了!所以,在一開始,總參謀部就將這裡作為了重點地區,必須要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就拿下這座島嶼,為後面的行動奠定基礎。為此,甚至動用了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空降15軍,來執行這個攻堅任務!
二戰中,美國是動用空降部隊奪取這座島嶼的,透過空降兵控制島嶼的制高點,達到最終奪取該島的目的。而這次,中國也採取了相同的戰術,主要是因為島嶼面積太小,適合登陸的地點並不多,如果僅僅攻佔了島嶼地勢較低的地區,將在後面的戰鬥中面臨巨大的麻煩。所以,還不如直接拿下島上的制高點,再向下發展,奪取整座島嶼。而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大概也就只有空降軍了!
對空降15軍來講,這可是開戰之後,他們執行的第一次作戰任務,但是當軍長姚文壘少將知道了這次的任務之後,卻感到非常的失望。
作為中國王牌軍,空降15軍的歷史是非常光榮的,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空降15軍卻陷入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在中南半島的戰鬥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