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一艘輕型航母出來。
當然,日本的超級航母,完全可以說成是“超級制海艦”。制海艦與航母的最大區別就是用途上的區別,制海艦隻負責為艦隊提供防空掩護,以及對海打擊任務,其對地打擊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日本的超級航母基本上也就是這個作用!日本海軍航空兵一個戰術戰鬥機大隊(也就是一艘航母的航空部隊)一般配備了48架制空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只有24架,而且這24架戰鬥機都能夠進行空戰。可以說,這完全就是為了奪取戰場制空權而成立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其攻擊能力嚴重欠缺!當然,日本這麼發展海軍,也有著非常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海軍認識到與中國海軍的巨大差距,特別是在海軍支援基地上的差距。中國基本上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島嶼,能夠在這些島嶼上修建數量眾多的空軍基地,以此支援海軍作戰。而且,中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有著非常強大的打擊能力。換句話說,日本海軍要是挑戰中國海軍的話,還得連帶著挑戰中國空軍,那麼承受的空中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沒有強大的艦隊防空能力,恐怕還沒有等他們找到中國艦隊決戰,就被中國空軍的導彈送下大海了!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初日本在發展海軍時,也曾經考慮發展攻擊型航母,但是最終這個方案被否決了,因為日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登上亞洲大陸,那麼對地打擊只能說是一種浪費。而增強航母的防空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日本航母不但攜帶的戰鬥機數量有限,而且還攜帶有遠端防空導彈,並且有一套不亞於導彈防空巡洋艦的防空系統,其發展思路與前蘇聯海軍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另外,就是日本海軍寄以厚望的戰列艦了。
在中日海軍的上次大決戰之後,日本人清楚的認識到了戰列艦的強大打擊能力,所以,日本是跟隨中國之後,第二個發展戰列艦的國家,而且起點非常高。當然,也因為技術上的原因,導致日本在發展戰列艦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早在2025年,日本就制訂了戰列艦發展計劃,要求在2035年之前,至少建造四艘戰列艦,以抵消中國戰列艦帶來的威脅!而且,日本海軍的胃口很大,在制訂技術指標的時候,要求戰列艦的效能完全超越“太湖”級,形成對中國的壓倒性優勢。當然,從當時日本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計劃的起點確實太高了一點,直到2030年,設計方案都還沒有得到透過。最終,而且當時日本海軍造船廠正忙於建造航母以及航母艦隊的護航戰艦,所以建造戰列艦的事情一直耽擱到了2031年,最終日本海軍降低了效能要求,於2031年開工建造第一艘“大和”號戰列艦,並且在2037年,完成了4艘排水量達到了5。5萬噸的大和級戰列艦。並且於同年完成了新一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日本的後四艘戰列艦為“武藏”級。在總結了建造“大和”級戰列艦的經驗教訓之後,日本新建造的這四艘戰列艦的效能出現了飛躍。四艘“武藏”級戰列艦都採用聚變反應堆作為主動力,提供的55兆瓦功率能夠使戰列艦達到了45節的速度,一個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速度,因為“武藏”級戰列艦的排水量為7。5萬噸,幾乎趕上了一艘大型航母的排水量了!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少見,中國的“黑龍江”級戰列艦在換裝上了聚變反應堆之後,速度也達到了50節左右,一個“快速”海軍的時代開始到來了。當然,日本人在這級戰列艦上使用聚變反應堆存在著設計上的缺陷,所以只裝備在4艘執行打擊任務的戰列艦上,而並沒有推廣應用到航母以及其他大型戰艦上!
“武藏”級戰列艦的打擊能力也是空前強大的,似乎日本人總想著要超越中國一樣,在4艘戰列艦上裝備了4坐三聯裝500毫米口徑的超級艦炮。但是,電磁炮技術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最高機密,因為這關係到國家防禦系統的安全問題,所以連歐洲都沒有向日本提供相關方面的技術與支援。所以,日本人的500毫米電磁炮的射程只能夠達到500公里左右,而此時,中國新型460毫米電磁炮的射程已經超過了800公里,甚至可以提升到1000公里左右。當然,中國仍然選擇460毫米這一口徑,最大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炮彈沒有消耗掉,總不能浪費掉吧?而且460毫米重型穿甲彈也足夠使用了,沒有必要換上更大口徑的艦炮!其實,日本提高戰列艦主炮的數量,最大的原因是自己電磁炮的效能跟不上,特別是在冷卻技術方面,比中國差了很多,這直接影響到了電磁炮的射速。中國新型460毫米電磁炮的射速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