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中國的有生力量,而是那支被包圍的中國軍隊成為了誘餌,在引誘著印度部隊,讓他們來送死。但是作為第1山地集團軍的指揮官清楚的知道,特種部隊是經不起消耗的,損失一名特種兵甚至比損失100名普通士兵的代價還要大。而且,特種部隊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現在的戰鬥強度,他們也需要下來休息,需要回來補充彈藥物資。很明顯,只要特種部隊的行動強度一降低,那麼印度人的一輪猛攻就能解決掉已經快要彈盡糧絕的那兩個團。所以,最關鍵的還是戰場支援攻擊機以及武裝直升機能不能迅速的到來。
非常幸運的,第1山地集團軍陷入提斯浦爾苦戰的情況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重視。由120架A…5E組成的戰場支援攻擊機部隊已經迅速出發了,而最近的空降17軍的一支武裝直升機團的60多架武裝直升機也趕了過來。而就在提斯浦爾地區的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的時候,已經準備好,並且從新得到了空中支援的36軍也開始行動了。
36軍的數字化裝甲師在補充好了燃料彈藥,並且讓部隊得到了4個小時的休整時間之後,以坦克團打頭,兩個機械化步兵團在兩側掩護,而炮兵團以及軍屬遠端炮兵團在後方提供精確火力打擊的支援下,開始向因帕爾發動了衝擊。而就在他們出發之前,空軍部隊已經出發了,開始向因帕爾內的印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轟炸。而為了保證36軍的進攻順利,海航一直在戰場上空保持了一箇中隊的攻擊機,這些攻擊機一直處於待命狀態,只要地面部隊發出空中支援的請求,在中印邊境線上的戰場聯合指揮機就會以戰場上的情況,向一架,或者數架攻擊機發出打擊命令,而這些攻擊機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就會發動攻擊。而這一過程大概只需要5分鐘。而這樣的速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就算比起美國空軍的效率都不低。同時,空軍也派出了100多架戰場支援攻擊機。這些攻擊機將輪番出動,一直對因帕爾的印度部隊進行壓制性的打擊。而這些有著厚重灌甲保護的攻擊機一般在超低空,甚至50米不到的高度上,以火箭彈以及航炮對地面暴露出來的印度軍隊進行打擊。當然,這些攻擊機是自由行動的,並不需要接到地面部隊的請求才出動。但是,他們卻需要高度的注意進攻部隊的進攻動向,不然造成誤傷的話,那可不是件小事。
從總體上來講,解放軍在新戰場上的第一波進攻還算是非常順利的,36軍提前4個小時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進攻任務,並且立即投入到了下一輪的進攻之中。而擔任36軍預備部隊的25軍也已經進入了陣地。當然,第1山地集團軍的進攻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並且第一波的進攻也受到了阻礙。但是現在第1山地集團軍也逐漸適應了激烈的戰鬥,隨著戰爭的發展,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印度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第四章 第一扇門
第四章 第一扇門
印度,新德里,最高軍事指揮部。
送走了美國人之後,印度的那些將領們的臉色並沒有好看多少。本來,印度就是依靠美國在背後撐腰,才發動這場戰爭的。而現在印度開始走下坡路了,就更需要美國繼續提供強有力的支援,才能夠穩住戰線。但是美國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拋棄了印度,那印度是無法再打下去了,也難怪,那些印度人的臉色會那麼難看了!
此時,誰都明白,印度是再也無法戰鬥下去了。雖然動員的部隊已經達到了800萬,但是現在印度的擁有的裝備最多隻能夠滿足250萬新軍隊的需要,而且這還算上了美國提供的最後一批武器裝備。再加上印度現在還在前線戰鬥的部隊,印度能夠投入到戰鬥中的兵力大概在500萬左右。但是,此時被牽制在印巴戰場上的部隊數量達到了300萬,而印度各地大概還需要80萬左右的軍隊鎮守。所以,能夠投入到東部戰場上的軍隊數量最多隻有120萬。雖然,從兵力對比上,印度仍然比中國解放軍投入的兵力要多得多,達到了5比1的比例。但是,真要說到實際的戰鬥力,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此時,印度能夠用來作戰的戰機不到800架,而其中真正具備有與中國戰機對抗能力的戰機只有500架不到。而且印度空軍的飛行員陣亡比例非常高,出動陣亡比到達了6左右。換句話說,平均每位飛行員作戰飛行6次,就已經到頭了,而且大部分新培養出來的飛行員永遠達不到這個情況,最多飛行一兩次就結束了他們的使命。這樣的傷亡對任何一支空軍來講,都是不可承擔的。而此時,橫行在印度上空的絕對不是印度的戰機,以印度空軍現在的實力,只能對重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