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而主要居民信封的卻是伊斯蘭教。所以,當時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經過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以及無數次的小型軍事衝突,現在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60%的地區,而巴基斯坦控制了40%的地區。犬齒交錯的臨時停火線,將克什米爾分割成了兩塊。
雖然,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都停止了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表現得很剋制。畢竟巴基斯坦不是印度的對手,他不願意因為一個地區的爭奪,而導致滅國性的失敗。而印度雖然佔據著優勢,但是真要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那就要徹底的戰勝巴基斯坦,而這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也是印度無法承受的。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都忍了下來,和平在兩國之間維持了幾十年,但是小規模的衝突卻一直沒有停頓過。
早在美國大舉反恐旗幟的時候,很多巴基斯坦人就自發的組織起了“克什米爾解放戰士”一類的類似於恐怖組織的部隊,在克什米爾與印度佔領軍進行著戰鬥。當初,巴基斯坦知道無法在戰場上戰勝印度,所以對這類的活動暗中給予了支援,用巴基斯坦政府軍作為這些組織的後盾,打擊與削弱著印度軍隊。其中最出名的一次,無過與1999年,一支克什米爾游擊隊襲擊印度巡邏與運輸車隊,雙方的戰鬥持續了近一個月,最後印度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才肅清了這些游擊隊員。而當時,也因此差點就導致了兩個國家的全面戰爭!
在“911事件”之後,美國高舉反恐大旗,並且將重點落到了與巴基斯坦接壤的阿富汗身上,同時向巴基斯坦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讓其協助美軍進行反恐戰爭。而在全球反恐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軍人出身的巴新總統穆沙拉夫降低了對克什米爾游擊隊的支援。所以,當美國軍隊進入中亞之後,克什米爾問題曾經一度降溫,畢竟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冒出來,成為美國下一個打擊的物件!
雖然,克什米爾的緊張氣氛一度冷卻了下來,但是,誰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冷卻,是受到外界強大壓力作用的結果,如果美國退出中亞地區的話,那麼這樣的情況還能夠維持下去嗎?而且現在美國不但是準備要退出中亞地區了,甚至已經考慮要在南亞製造一點事端的時候,恐怕即使巴基斯坦仍然不想讓克什米爾問題影響到他的發展,那也只是一相情願了。
現在,讓我們將時間向前推一點,看下克什米爾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5月12日,當中美雙方代表還在日內瓦進行和平條約最後階段的談判,美國參議院的總統彈劾案已經有點眉目的時候,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行政中心的昌迪加爾的一座清真寺發生了自殺式人體炸彈爆炸事件。爆炸當時,清真寺裡有1200多人,正是一週的禮拜時間。當場,就有15人被炸死,100多人被炸傷,其中20多人傷勢嚴重。雖然,事後印度調動了大量的軍隊與警察維持現場,搶救傷亡人員,並且對所有受傷的伊斯蘭教徒進行了妥善安置,印度總理甚至親自出面,表示將對兇手追查到底,不管是什麼人做了這件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就如同一個大火藥桶裡冒出的一顆火星一樣,所引起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經過了數年的沉寂,印巴雙方的激進組織與個人都憋著一口氣,而壓抑在他們心裡的怒火只會與日俱增。而當這顆火星冒出來的時候,那麼的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
5月21日,昌迪加爾爆炸的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的時候,同邦的盧迪阿納的槍聲震動了每一根高度緊張,而且脆弱的神經。一夥蒙著頭的恐怖份子闖進了一座正在做祈禱儀式的印度教神廟,在15分鐘之內,就槍殺了39名印度教教徒,傷者更是不計其數,而當印度警察與軍隊趕到的時候,那夥恐怖份子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事後,雖然有很多小的反印組織宣佈對此事件負責,但是從這夥襲擊者嚴密的行動,以及殘酷的手段,最後撤離時的迅速果斷上可以看出來,這絕對不是任何一個,或者幾個小組織就能夠幹出來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在已經給局勢緊張的印巴關係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事後,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對這一有著報復性質的極端恐怖活動發出了譴責。雖然,表面上看來,雙方都是很強烈的在譴責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但是,無論如何,這兩個國家都無法將這一連串的事件結實清楚了,而到底是誰在後面做了手腳,恐怕更難以找到真相了。
5月30日,一支50多人的印軍巡邏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印方一側受到了突然襲擊。最先是一枚地雷炸燬了巡邏隊前面那輛開路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