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防空陣地上,接收單元也已經佈設完畢。用電纜將雷達發射單元與1公里外的主站連線好之後,田墨才帶著一臉敬佩的那些雷達技術兵朝主站趕去。
雷達本身是一個系統的科學工程,相對來講,發射與接收單元還算是比較簡單的,畢竟雷達的原理已經不再是秘密,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無法再取得重大的突破了。而在這兩個單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央處理單元了,這幾乎就是電子技術的天下,不但涉及到了計算機的技術,還需要有相關的軟體,以及各種處理裝置。所以,衡量一部雷達的好壞,其分析與處理能力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當田墨他們趕到主站的時候,那些負責搭建主站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在除錯雷達了,看來進度不錯,雷達很快就進入了正常的工作階段,測試了5分鐘,確認沒有問題之後,雷達關機。現在大家都在等待一次機會,一次檢驗這部雷達的機會。
巴爾喀什,前線機場。
趙隼鷹的病情已經穩定了下來,已經查明是因為藥物服用過多,加上猛烈的運動,確切的說應該是在作戰時過猛烈的機動,導致胃穿孔。病不算重,但是他可得在病床上躺上十天半個月了,而且還留下了後遺症,今後他這胃,恐怕就不是那麼的好使了。
得到了趙隼鷹中隊長平安的訊息之後,大隊的氣氛就不再那麼的沉悶了。而在12個小時之內,那些地勤人員似乎是卯足了勁一樣,根本就沒有休息,用墜毀在跑道上的那幾架戰鬥機可以使用的零部件修復了另外2架戰機,現在全大隊有16架戰機可以使用,僅僅是第一戰之前的1/3了!
雖然12個小時之內並沒有接到新的命令,但是大家的精神一時半刻都沒有鬆懈下來,現在所有的隊員心裡都憋著一股氣。這第一戰輸得太窩囊了,即使效能再差,這也差得太離譜了吧!雙方才一個照面,根本來不及還手,就被幹掉了2/3,而唯一的戰果還是因為對方的大意,讓趙中隊揀了個便宜。所以,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著新的出動命令,都想重新去見識見識那些美國對手,要再分個高下出來。
聶鵬舉的心情也不好,戰機損失了是小事,但是到現在,已經得到正式的就有12名隊員陣亡,另外還有5名隊員在跳傘的時候受了重傷,加上趙鵬舉,最後能夠重新飛上藍天的就只有31人了,一戰之後,就少了1/3還多的戰友,這讓聶鵬舉很是內疚,如果能夠早一點開始交叉搜尋,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接到出動命令不到5分鐘,全大隊的16架戰機就衝上了藍天,在到達巴爾喀什湖西面約50公里的空域時,他們與前來會合的另外兩個戰鬥機大隊的43架戰機組成了一個大編隊。這已經是駐紮前線機場,也是參加過第一輪空戰的所有大隊能夠起飛的戰機了。看起來,另外幾個大隊的損失也不小啊!
飛在最前面打頭陣的是杜冰峰大隊剩餘的22架F…11。這次他們吸取了教訓,出了杜冰峰帶領的是一個四機空戰小隊之外,別的都組成了三機編隊,而且分得很開,這完全是為了防止再一次受到突然打擊,只有分散開來,才能夠避免同時受到攻擊!
聶鵬舉的大隊在中間,因為F…15有交叉搜尋能力,所以他們在杜冰峰後面約10公里處擔任搜尋工作,而且在空戰開始之後,他們並不會急著參戰,畢竟只有他們才能夠提供比較完整的空中情報。
在聶鵬舉他們後面10公里處是第三個大隊的21架F…11,他們將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到空戰中去。看來這次空軍總部的安排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上過一次當,就不能再在同樣的問題上吃第二次虧了。
本來,按照計劃應該在他們身後約200公里處擔任空中指揮任務的預警機因為害怕受到突然打擊,向後撤了300公里,那麼能夠給他們提供的預警範圍就只能再延伸200公里了,算上雙方準備的時間,這200公里大概也就夠了。當然,這只是針對F…15,F…16這一類第三代戰鬥機而言,對F/A…22,恐怕連20公里的安全範圍都無法提供!
很快,戰術資料鏈就將美國空軍的情況傳了過來。在最前面的還是兩個聯隊的F…15E,F…16因為空戰能力並不強,留在了後面。但是幾乎每一位看到這種情況的飛行員都清楚,在那批F…15E更前面點的地方,肯定還有F/A…22。
聶鵬舉他們一下緊張了起來,個個眼睛都盯在雷達螢幕上,希望能夠儘早的發現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但是結果卻並不那麼理想,出了那兩個聯隊的F…15E之外,就沒有一丁點的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