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十年代阿爾巴尼亞的那條路。

這些還是次要的,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坦尚尼亞雖然得不到發展,但是也不至於落後。而坦尚尼亞的周邊環境並不怎麼好,北西兩個國境線上的小規模動亂,以及土匪的騷擾是持續不斷,這極大的消耗了坦尚尼亞本就不多的資源。而坦尚尼亞內部的政治環境也不是很穩定,一面要想向中國學習,一面又受到西方世界的引誘,想搞什麼全民民主。在沒有足夠的經濟文化基礎,沒有發達的生產力,民主是什麼?民主就是動亂,腐敗以及內戰的發源地。

沒有經濟基礎就搞民主,絕對是不理智的做法,這已經有很多先例了,看看美國控制的阿富汗與伊拉克,口頭上叫著民主自由,但是實際上呢,他們的總統大選沒有舞弊現象?不但有,而且還非常嚴重,可以說,民主只是把武器,一把西方世界推廣自己意識形態,達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武器。而真正能夠實現民主的國家,哪個不是國內經濟非常發達,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個不發達的國家搞民主搞成功了的。就連烏克蘭這樣的比較發達的國家,因為政治方面的原因,搞民主都差點搞出了分裂,一場總統大選就差點讓烏克蘭的經濟崩潰,這就是不理智,無準備的民主的代價。

雖然很多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國家都在抨擊中國的民主並不完善,甚至算不上一個民主制度的國家,但是誰不知道,中國走的這條道路是非常的正確以及明智的呢!中國正是正確的看到了民主與經濟以及國民素質之間的關係,才沒有在改革開放一開始就馬上搞民主,如果真那麼搞了,恐怕中國已經步隨前蘇聯的後塵了,即使不分裂,也會大傷元氣,哪來現在的經濟建設成果呢?

以現在社會的生產力來說,民主政治可以說是最優秀的政治體制了。但是,這只是針對那些西方發達國家所說,也是主要依據西方社會的那套文化思想來說的,這並不代表任何的國家,任何的文化思想都適合民主政治。簡單的說,那些落後的國家,以及有著深厚傳統文化思想的國家,就不一定適合民主政治。想想看,如果在中國讓子女去反對父母,讓自己背叛朋友,而道理只是一個支援民主,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力,這可能辦得到嗎?不要說你辦得到,也許每個人說出來都是信誓旦旦的,但是真的做的時候,誰能做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重家,自己的是小家,國家是大家,這個家的觀念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延續了數千年,能夠改變嗎?而且能夠生存數千年的文化,難道就沒有可以值得尊敬與稱道的地方嗎?這並不是反對在中國推廣民主,說民主並不是好東西。但是,要在中國推廣民主化,那就必須要將民主與中華民族本身的思想文化體系結合起來,並且逐步去掉中國人思想中一些腐朽的思想,再提高全民素質,最後才能讓民主順利的得到認同與推廣。

要施行民主政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民素質,如果國民連飯都吃不飽,林衣服都穿不暖和,你怎麼叫他們去進行民主選舉?如果國民連字都不認識,連基本的獲取資訊的手段都沒有,他們怎麼知道應該支援誰?那這樣強行執行的民主政治還有什麼意義?而這一切,又都是與經濟掛鉤的,只有經濟發展上去了,才能夠讓國民素質得到提高,也許,到那時候,再搞民主政治才有點意義吧。

而現在坦尚尼亞的情況就很奇怪,坦尚尼亞見到了中國迅速的崛起,以及創造的一系列的奇蹟,也知道中國的發展模式對他們這些發展中國家來說,確實是最好的發展道路,所以很想模仿中國的發展模式,來發展自己的經濟。但是,坦尚尼亞從文化上來說,更加傾向於西方,以前就是德國與英國的殖民地,被奴役了一百多年後,獨立出來的國家卻無法消除西方在文化上對他們的影響,因為這些已經是深入骨髓的了,根本就無法在短時期內改變過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坦尚尼亞出現了很奇怪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用西方的思想來理解中國的發展方式。在根本就沒有足夠經濟基礎的條件下,盲目推廣擴大化的民主,效果也見到了,幾乎所有這樣的國家的結果都是一樣。發展經濟取得一定的成果——推廣民主,進行民主選舉——引發過內矛盾,或者爆發內戰,後者因為政治動盪而拖累經濟發展——經濟退步,國家已經無力再動盪下去了,繼續發展經濟……這完全是一個怪圈,這也讓那些國家的經濟根本就發展不起來。而為了國家的生存,畢竟那麼多人要吃飯,這不是個小問題,所以很多國家只能拿自己的自然資源來換取生活物資,也就是說,這些不發達國家都是原料輸出國,而不是成品輸出國。

這一切就很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