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2 / 4)

就通常意義的理解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更 準確地說,是物質享受的問題。這個問題大而言之受時代風氣影 響,比如說,我們在50年代、60年代乃至70年代都是提倡勤儉 節約,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到80年代、gO年代,隨著經濟 的發展,商業的繁榮,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排場之風也就 滋長起來,以致到了令老一輩人咋舌的程度。小而言之,這個問 題則受個體生活原則和世界觀的來制約,一般說來,比較傳統、保 守的人崇尚節儉,比較新潮、激進的人追求奢侈。當然,這是從 主觀方面說,從客觀方面說,則還要受到經濟能力的嚴格制約,對 於一個身無分文的叫化於來說,“奢侈”一詞本身就太過奢侈了, 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也就只好“節儉”了罷。

回到孔子本身的態度來看,他所代表的,顯然是傳統的節儉 的精神。這種精神也許已不合於今天的時代氛圍,因而不被一些 人尤其是年輕的一輩所接受。不過,有兩句老話倒可以提供給大 家參考,這就是—-“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抱定儉的態度. 偶爾奢一奢也無不可;而一旦形成了奢的習慣,要儉下來可就難 上加難啊。

從這個意義來說,那還真是節儉總比奢侈好哩。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原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經常心緒不寧。”

【讀解】

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常 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

據說當年林彪很是欣賞孔子這兩句名言,但他自己在歷史上 卻留下了一個“長慼慼”的形象,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就我們今天來說,物質文明越發達,心理醫生行業越興盛,所 謂現代病、世紀病,是否正是聖人所指出的“小人”病呢?

“算來算去算自己,

不如輕輕鬆鬆過一生。”

唱得好啊!

………………………………………………

泰伯第八

本篇論古聖賢和記載曾子言行的內容較多,涉及到政治、德 行、學問等各方面的問題。全篇原文共 21章,本書選 12章。

棄天下如敝屣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②,民無得③而稱焉。”

【註釋】

①泰伯:也寫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長子。他的兩 個弟弟依次為仲雍和季歷,季歷的兒子為姬昌。傳說周太土預見到姬昌有聖 德,就想打破長子繼承王位的慣例.把君位透過季歷傳給姬昌。泰伯為實 現父親的意願,他與仲雍一起出走到荊蠻之地(今江蘇一帶),自號為勾吳, 立為吳泰伯,成為後來吳國的始祖。周太王死後,季歷繼承王位,後來傳給 姬昌,便是周文王。②三以天下讓:指;泰伯出走一間天下;太王死後不 回來奔喪,以便讓季歷繼承王位二間天下;季歷死後也不回來,以便讓姬昌 繼承王位三讓天下。③無得:同“無能”無法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泰伯,那可以說是具備至高無上的品德了。三次讓 出天下,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語言來讚美他。”

【讀解】

“棄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將相而不為。”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在歷史上並沒有幾個。相反,比比皆是 的倒是爭權奪位,為天下大權而殺人放火,爭城掠地,勾心鬥角 骨肉相殘。直到現代社會,莫說讓出整個天下,就是讓出一個單 位的領導權來,也會要了很多人的老命,寧死也不情願的。

有什麼辦法呢?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權力就是有這麼大的吸 引力。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很多人眼裡,有了權就有了 一切,沒有了權就沒有了一切。所以有“權、權、權,命相連”的 說法。

這些看法,這些說法,大概在孔子的時代就已經不新鮮了 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把三讓天下作為至高無上的品德歌頌 呢?

………………………………………………

一切以禮為標準

【原文】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