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半寺山,到達險峻的龍蟠坡時,回首東望,那隻叫天門的公雞居然成了長髯垂胸、手舉柺杖、扶肩攜手、邁步登山的五位老漢——“五老上天都”。登上“天上玉屏”,遙望披著輕紗的蓮蕊峰,它像一隻孔雀,拖著美麗的長尾巴,緊緊依偎在巨大的花蕾上,在風雲襯托下,這孔雀禁不住新蓮的引誘,正振翅欲飛,組成一幅神情畢肖的“孔雀戲蓮圖”,莫不叫觀者拍掌叫絕。
黃山的奇石往往離不開蒼勁虯曲的黃山松,許多著名的景點就是由怪石與奇松共同組合成景,他們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比如“仙女繡花”、“天女繡花”和“妙筆生花”中的“花”,“喜鵲登梅”裡的“梅”,“仙女撫琴”中的“仙女”,採蓮船裡的“蓮”都是以松樹為替身和怪石同登“舞臺”的。黃山松伸展於懸崖峭壁與奇峰異石之中。從峰頂俯視,它們像苔蘚、地衣,渾然一體地覆蓋著峰巒山石。從山腰仰視,它們如同仙女,在山巔亭亭玉立的含笑招手。迎面平視則更是依巖借勢、百態千姿。
而黃山的雲海是黃山“四絕”中最為瑰麗神奇,具有神秘感的
動態美。近看,像一層濃霧,把那些奇峰奇景遮的無影無蹤,大風一吹,霧氣飄走,一個一個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現在眼前;遠看,朵朵白雲又像對對白色的蝴蝶,圍繞著山巒,翩翩起舞;登高看,十里間,就像一片望不到邊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沒,只露出一個山尖,彷彿是大海里的小島在雲裡時隱時現,漂浮變幻。這正如郭沫若所說:“瞬息萬變萬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只迷離。”
這樣的雲環繞這樣的山,這樣的刪襯托這樣的雲,再加上空中五彩繽紛的彩霞,山頂鬱鬱蔥蔥的松林,山間紅葉似火的楓林,山下幽咽的清泉,讓你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裡。這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雲海湧山間,奇山異樹雲中裹,天下美景歸黃山。
篇5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鄰居家準備把他家養的一大池塘魚給撈起來,從上午便開始把水給放掉了。
當時正因為中考而焦頭爛額的我,百無聊賴之下便在塘邊和大群人一起看熱鬧。水漸漸少了,偌大的魚塘露出平日不見天日的塘底。中間的大坑尚存有一窪水。四周的爛泥上,零零星星的散佈著一些沒來得及逃離的田螺、蚌還有一些巴掌大的水坑裡殘留著的一些小魚蝦,大概預期死亡將至,一隻只都在水裡不安分地跳著,給豔陽的午後平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已經到了末路了嗎?”我看著它們,想起近在眼前的中考,忽然升起一絲絕望。中間僅剩的一大塊有水的地方,所有的魚都擠在裡面,只露出一張張圓圓的嘴,一張一翕,不時冒出水泡,好像在艱難的求救。可事實上誰也救不了他們,我站在塘邊,表情漠然,滿心的絕望促使我趕快離開。
一隻小魚忽然闖進眼簾。
這是一隻多麼小的魚啊,身長也不過7、8厘米,然而經過這麼久的掙扎,它還在跳嗎?我見它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身體高高的拋向空中,一次又一次被命運之神重重錘下。很幸運的,它所在的
小水坑離放水的出水口很近,大概也就它身長的距離,然而這生途對一隻小魚而言卻又是多麼的渺遠,我不禁心裡一緊,它還在跳,拋起,落下,再拋,再落。它就這樣掙扎著,時間過得很慢,時間過得也很快。我看見它趴在水坑的爛泥,停了一會,當我以為它放棄而俯身檢視時,它又一次跳起,劃出空中最美的彩虹,再殞落如流星。我再一次被震撼了,感覺心好像被這隻小魚使勁撞了一下,一剎那雲開月明。默默著注視它這在旁人愚不可及的行為,心裡大聲為它呼喊:加油!加油!那一刻,我開始強烈地希望它能跳出水坑。
可是我看著它躺在半水半泥的坑裡,似乎成功遙遙無期時,我忽然有幫它一把的衝動。無論如何,我要它自由!伸手之際,奇蹟發生了,它拼盡最後的力氣奮力一搏,用弧線開始了新的生的輪迴。重新回到水中,順著出水口流到魚塘旁的小溪,帶著一身疲憊和快樂遠去了。所有人都沒發現除了我,望著它的身影漸漸淹沒在遠處的鵝卵石中,我不禁歡呼雀躍。
“小魚,未來的路還很長,前面會有更多的困難險阻在等著你,但堅強的你,一定能勇往直前,一路順風的。
生命的力量竟有如此之大,這是我從前未曾想過的。求生的本能能促使生靈們發揮出超越身體極限的能量,生命既有如此不可遏制的動力,又何來被小坑困死的局面!只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生命將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我沒再遲疑,轉身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