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最終的磨鍊,自己把一片空白的農民,訓練成了一片空白的退伍兵…… 當然李適十分清楚,經過這樣訓練的農民,若誰說還把他當做是農民來看,那才是蠢貨。 畢竟真的在軍隊之中走了一圈,透過軍隊的掃盲能夠識字,而禁衛軍的訓練與伙食更是給了他優秀的體魄,軍隊之中的屯田技術因為李適主張軍轉民的政策之下,絕對是最先進的,最後定期去靖靈殿祭拜來增加信念,可以說,等到這些農民退伍,還真不能小視,不說退伍之後書寫什麼兵王傳奇,以後遇到外敵真需要他們轉職,幾乎轉瞬間就能夠直接上手。 可以說,這幾位兵家大佬一起出手,的確滿足了李適的要求。 哪怕李適是任性的甲方,但是此刻看著他們一個個這麼有把握,自然也要讓他們試一試! 甘章倒也不客氣,馬上給李適準備好了清單,顯然早就在這裡等著,就等李適掏錢了。 李適也沒有拒絕,畢竟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那這一筆錢自己也掏得心甘情願。 李適看了看清單上面的資料,倒也見到甘章詳細的列出了具體的數量與效果,至於多少錢甘章倒是沒有列出來,因為甘章一直感覺,讓李適掏物資總是能夠掏出來,而且賊便宜。 而李適則看著清單上的專案,自己的估量,比如說靖靈殿的建設,伙食標準的制定,師資人員的排程,還有物資的排程等等,真量化成錢算上工資,每人每年支出都沒到5000刀幣。 當然,如果算上一年一發的從軍工資,還要要貴一些,差不多也就一萬刀幣左右。 另外,這年頭還算風調雨順,雖然連年打戰,但是物價還平穩,一斗米也就五個刀幣。 實際上,一人一萬刀幣真算不上多,也許第一年稍微多一點,但李適如果以後決定了定死了只收十六到十八歲的青年,按照人口比例來說差不多也就是2%到3%左右的人口,換算兩千萬人口,也就六十萬人,六十億刀幣,當然換成直接物資支付,那就便宜的多了。 而且這些人也不是光吃飯不幹活,單是把漢中開發出來就足夠這個價錢,以後有什麼需要大型開發的建築工程,這一批人,完全都能夠成為生產建設兵團,在需要建設地點的地方進行屯田,為以後進行工程建設做好鋪墊,可以是職能的更進一步的細分。 而且這是長期的計劃,就算是短期之內,甘章也就只是吸收漢中與蜀地的人而已。 把漢中打造成橋頭堡,為即將開始的溝通長安到蜀地的高架橋計劃做好屯田準備。 總而言之,李適批了甘章的借條後,甘章就帶著五萬左右的預備役離開了。 隨著甘章一起離開的還有王威,這傢伙一直以來都被白起教育,幾乎沒什麼實戰經驗。 而甘章因為秦系將領中將才雖然有,但帥才太少,找來找去,最終還是落在王威身上。 因為甘章的年齡已經大了,只要不突破到天人水準,那在壽命上到底還是正常人。 雖然比常人也許延壽一點,但也不可能長壽太多,所以甘章多少也需要一個接班人了。 而王威便是甘章選種的人,擁有王家的傳承與白起的敲打,王威若說有多麼強的指揮能力這未必有人相信,但若說謹慎與苟命的態度,絕對已經被敲打得深入骨髓。 而對甘章來說,在大王手下幹活,你還真未必要有多麼的強大,只要會苟命就足夠了。 因為以現在大漢的體量,往往只要能夠把局勢給拖住,那任何對手往往就被拖死了。 所以,甘章開始著手培養王威,先讓他跟著自己去嘗試排程與建設一項工程,從而明白如何指揮幾十萬人,甚至百萬人規模的工程,在這項工程結束,他差不多快三十歲了。 最重要的是,這個工程執行的目標之一就是挑選合格且優秀的人進入軍隊。 而這某種程度上就是給王威鋪路,以後他執掌相應軍隊也不算是空降,多少有些人脈。 再之後,自己該教的也都教了,該鋪的道路也鋪好了,只要王威不死,靠著一路學來的苟命技巧,想來哪怕是靠熬資歷也應該能讓他穩穩成為李適麾下三大軍團的大軍團指揮之一。 當然,如果他能像是白起一樣,三十歲執掌一個軍團,然後一戰刷滿戰功,那就更好了。 所以,甘章把王威從白起的手上要了過來,自然跟著他一起入川去了。 而對甘章的做法,李適倒也沒反對,因為大型工程上人力資源的排程,未必會比戰場上的人力排程簡單,甘章自己走得就是先工程排程,然後軍事指揮的路線。 所以甘章在帶新人時也走這條道路,自然就不奇怪了,畢竟李適給甘章創造了客觀條件。 只不過當初的甘章是修建阿房宮,而現在李適要甘章修建條貫穿,長安到蜀地的高架橋。 當然,現在甘章過去只是起個頭,現在漢中紮下根,先把土地開墾,做好糧食儲備。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