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久,泰寧鎮東西村 “咔嚓”一聲,一戶人家的木門被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推開。 在她身後,數名身穿軍服計程車兵將一輛輛木頭車推出來。 這些車輛上堆著一袋又一袋的糧食,壘成了一座小山。 老婆婆用布擦了擦汗,進去給士兵拿了一碗水,遞到士兵的面前。 士兵接過水,喝了一口,對老婆婆說了聲“謝謝” 之後,幾個人彎下腰,喊著號子,正要將木推車推走, 卻見老婆婆趕了上來,來到車前欲要幫忙。 一名士兵吃了一驚,上前阻止,笑道: “老婆婆,我等在此徵糧已是麻煩父老鄉親了。 運糧的事情乃是我等職責所在,豈能麻煩您!” 說完,他們謝絕了老婆婆的好意,向老婆婆道了聲謝謝,推著車走了。 他們走後,老婆婆倚著門框,昏花的雙目中流出一絲眼淚來。 她望著士兵們遠去,嘆道: “這年頭體恤老人和百姓的軍士不多了。 朝廷王師如此愛惜我等,又怎會平不了氏族?” 老婆婆心思百轉,嘆息後便一步三搖地回到屋子了。 *****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南鄉村 這裡曾是一片荒地,被徐州氏族圈下來後,自作主張地遷來一批百姓。 他們將這些人當作奴隸看,罔顧法令,強立名目,讓百姓們多交錢糧和賦稅。 故而,當地的百姓恨死了他們,恨不得這些“吃人”的傢伙被雷劈了。 征討大軍前來的訊息傳到此後,他們如夢初醒般的捲了財產難逃。 南鄉村的百姓才擺脫過去的噩夢,重新恢復生活。 然而,今天村子裡格外熱鬧。阿仁帶著一些士兵幫忙來搬運糧食。 阿仁機靈懂事,很受村子裡百姓的歡迎。 他又能言善辯的,哄得老人們開懷大笑, 拿出家裡僅存的木車來幫忙運糧。 一些個頭高大的孩童們也在大人的指點下, 幾個人背一袋米糧,扔到車上。 隨後,孩童們圍著阿仁轉悠,笑呵呵地問: “阿仁哥哥,你這是要去哪裡?” 阿仁咳了一聲,從懷裡摸出一些小玩意。 他把東西遞過去,溫和地開口: “阿仁哥哥有仗要打,不能陪你們了。 等阿仁哥哥打完仗,再回來看你們了!” 說罷,在孩童懵懂的目光中,阿仁和父老鄉親結算了糧錢。 然後把多餘的金錠找了個木箱封起來,埋在地下,等來日再取。 做完這些事,阿仁向父老鄉親鞠躬,揮手告別: “父老鄉親們,保重!” 說完這句,他不捨地轉身,和諸位同伴一起, 推著木車朝村外走去...... 兩刻鐘後,一行人在鎮中心聚齊 阿仁點了點糧車和糧袋的數量,確定無誤。 他帶著人離開泰寧鎮,朝來時的山谷進發。 ****** 回大營的路上,阿仁小心翼翼,害怕糧草被劫。 他們沒有打軍隊的旗號,而是打著皇家的旗號。 好在徐州境內最大的賊寇正陷在彭城苦戰。 氏族的人若要再出價錢,也需時日。 剩下的小毛小賊,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回營的路上,雨漸漸停了,天空中的雲霧散開來。 除了道路溼滑,難走一點外,也沒太大的事情。 阿仁不敢大意,警惕性地四處張望著,提防意外的事情發生。 ******* 兩個時辰後,一行人回到山谷。 早有斥候前去稟報前軍主將來淵。 來淵得知訊息後,忙帶人過來接收。 阿仁在大營外等候多時,看到來淵的身影。 他喘了口氣,心神鬆弛下來,抱拳施禮: “來將軍,我等奉將軍之命,徵糧回來。 一共有兩百多輛木車,兩千多袋糧食。” 接著,他簡略地向來淵敘述徵糧的過程,便帶人朝中軍帳走去。 來淵讓手下士兵仔細檢查糧食,確認糧食完好,就讓士兵們把糧食運往後營。 一盞茶後,中軍帳內 阿仁向楊昭仔細彙報了徵糧的過程, 又把剩餘錢財的去處跟楊昭解釋了。 他拱了拱手,恭敬地說: “將軍,你還有何吩咐?” 話落,楊昭欣慰一笑,來到他身旁,拍肩道: “阿仁,這次幹得不錯,解決了問題。 日後見到楊管家,我會替你表功的。 等徵南結束,你跟我去禁軍營,管軍需!” 阿仁心中一喜,跪地拜謝楊昭的大恩。 之後,楊昭又問了些細節性的問題,就讓他下去了。 阿仁出帳後,朝後營走去。 他回到自己的帳篷內,提筆在桌上寫了封信。 把過程和剩下錢財的去處寫清楚,發往長安楊府。 寫罷,他坐在椅子上,呢喃細語: “侯爺真明主也,這般欣賞我。 數萬禁軍的軍需官,多少人搶破頭。 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如願以償得到它。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