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平聽到這話,緩而說道: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老夫以前是北齊的軍官。 曾在大都督段韶麾下為將。後來大都督被齊主所殺。 老夫聽同僚建議,上書諫言。齊主惱怒,派人傳令想要殺了老夫。 幸得丞相秦子晟力保,才得以發配江淮做一名守將。 北齊滅國,北周禪讓,北隋建立。 老夫順勢歸降,和衛王楊師仁較好。 後來因爭奪徵北先鋒印,和諸將關係微妙。 老夫就改名換姓,隱居長安。 那段時間,你師傅秦仲敬來到長安,想要行刺聖上。 卻為清河公和衛王所阻。 你師傅離開長安時,曾和老夫有過一面之緣。” 楊昭聽到這裡,便問: “老將軍就是這個時候認識晚輩師傅?” 丁延平肯定地道: “在昌平公府,老夫初見仲敬。 當時只是感覺仲敬狂妄,以一己之力對抗北隋。 後來才知道,衛王和仲敬之間得關係。 真正和仲敬打交道,是在平陳戰場。” “平陳戰場?”楊昭疑惑地說。 丁延平朝他點頭,回顧往事: “他設計打敗清河公楊素,又接連打敗大將韓擒虎、邱夢龍。 我軍受阻湘州城,清河公修書求援。 不得已,衛王、老夫、魚大哥還有伍王爺都來支援。 那一戰,汝師傅秦仲敬僅憑一人一馬齊戰七大名將。 老夫的龍蛇雙槍從無對手,卻被汝師傅破解。 後來汝師又擺出一個厲害的陣法。 要不是衛王曉之以情,我軍根本拿不下湘州城。 平陳後,老夫決意苦修武藝,就辭去封賞。 僅掛個曹州大帥的名頭,隱居在此。” 說到這裡,丁延平氣勢一變,直言道: “小友,老夫知道汝是晉王嫡子,也知道汝天資聰穎。 況且汝此番來意,已經為老夫所知。 汝是想讓老夫出山,去徐州沛縣破解機關術?” 話說到這份上,楊昭不再隱瞞。 他站起身來,朝丁延平彎腰鞠躬,言辭懇切地說: “徐州士族作孽,起兵造反,欲要響應江南叛軍。 家父受命平叛,被曹家軍阻擋。 兵傀儡的強大,不是人力所能戰勝。 晚輩知道老將軍顧念同族,不忍出手。 但兩軍相爭,蒼生無辜。 還請老將軍看在天下蒼生的份上,出山相助。” 丁延平聽得此語,起身扶起楊昭。 他短嘆一聲,便說: “老夫辭官前就知道士族之禍。 奈何生在士族之家,還得為家族考慮。 就把一部分曹家軍作為後手留在族中 還有一部分曹家軍帶在身邊 小友想讓老夫出山,老夫請問汝,如何看待天下?” 楊昭聽完他所言,暗道一聲“原來如此”。 ********* 爾後,他朝丁延平微拱手,說出他的看法: “在晚輩看來,這天下禍亂,禍出士族。 士族壟斷知識,操控官吏,搶奪田地 他們欺壓百姓,強搶民女。百姓敢怒不敢言。 想要改變現狀,唯有破而後立。 打破現有的規矩,重新制定一套規則。 廢徭役,分田地,建學堂,開科舉,立律法。 如此一來,方能一勞永逸,解決士族之禍。” 此言方落,丁延平搖頭嘆息: “小友此法雖好,但得數代努力,才能做到。 若是現在行此之舉,天下大亂也。” 楊昭聞之,寒芒一閃: “晚輩以為可以淮北以南作為試點,先行展開變法。” 丁延平“哦”了一聲,示意他說下去。 他清了清嗓子,緩聲說: “此次家父雖然逼反了徐州士族。 但只要鎮壓下去,將叛亂士族查抄。 平分土地,改善民生。 變法之事就能推進下去。” 話畢,丁延平皺眉地道: “小友想要以戰止戈? 這些士族的影響可不小。” 楊昭再拜,自負地說: “只要老將軍出手擺平曹家軍。 晚輩相信以我軍戰力,打敗士族輕而易舉。” 楊昭言罷,丁延平想了想,婉拒道: “小友,老夫已立下誓言。 天下若無大變故,不可輕易出山。 汝之言,老夫還要好好考慮。” 說完,他朝門外喊道: “來人!” 一名披甲小將從外面走來,口稱“伯父。” 丁延平看著他,吩咐道: “曹仁,汝帶這位貴客去換身衣裳。 再讓僕人將一間客房打掃出來,讓貴客休息。 天亮後,汝親自送他離開這裡。” 丁彥平故意將“貴客”兩字說的重一點。 曹仁立即明白他的意思,抱拳道: “伯父請放心,在這裡,沒人能傷的了曹家要保之人。” 說完,他就朝楊昭做了個“請”的動作。 楊昭見此,只得跟他前往客房。 待他走後,丁延平嘆息了會,將棋局收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