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晉王楊廣奉詔前往軍營點起兵馬。他到達軍營後,召見諸位將領後,命大軍收拾行裝。 諸將以史萬歲、張須陀為首,俱都拱手領命曰:“謹遵聖上和殿下之命!” 楊廣聞之,心中一喜。他環顧諸人道: “如此甚好,給諸位兩日時間告別家人。兩日之後,兵發江南!” 諸將彎腰應喏:“臣等遵旨!” 楊廣手握劍柄,威嚴地道:“今日點將到此,解散!” 說完,他在侍衛的保護下,走出中軍大帳,往營門口走去。張須陀、史萬歲等人緊隨其後,唱道:“臣等恭送殿下!” 待楊廣走遠,諸將對視一眼,各自散去。 ******** 兩炷香後,晉王府書房 楊廣將楊昭叫到書房,注視著他的眼睛道: “昭兒,為父即將帶兵出征。此次出征,不同以往。平定江南後,為父是要留守江都的。雖然聖旨上寫明,讓為父攜帶家人一起從軍。” “只是這麼做,為父怕言官會上奏,彈劾為父違反祖制。所以,為父決定出徵時讓你母親和你妹妹從軍,你留在王府之中。” 楊昭聽了楊廣的話,心裡瞭然,抱拳道: “昭兒明白。為了避嫌,孩兒願意留守王府!” 楊廣聞言,心裡感動。他走過去拍了拍楊昭的肩頭,嘆道:“昭兒,你真的長大了。肯為父親分憂了。” “這都是孩兒應該做的。”楊昭謙遜地道。 楊廣點了點,語重心長地道: “昭兒,為父不在,切記不可強出頭,避開世家鋒芒。軍中的事情,交給你師弟。你好生在府中韜光養晦。” 話音剛落,楊昭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父親放心,孩兒明白你的意思。這段時間,孩兒暫不出門。就在家中,等風聲過了再說。” “如此便好。”楊廣聞言,笑著說:“臨行前,你還有話要對為父說嗎?” 楊昭思索了會,叮囑道:“父王,此次出征,若事不可為。用飛鴿傳書,通知孩兒,孩兒會想辦法趕到江南。切勿和敵軍硬拼。” 聽了楊昭的提醒,楊廣心中疑惑,嘴角微勾: “多謝我兒提醒,為父明白了。” 說完,他轉身走出書房,往後院而去。楊昭見此,微嘆了口氣,轉身回房。 ******* 兩日後,東門口 楊昭和蕭妃、妹妹如意揮手道別,調轉馬頭回府了。待他走後,楊廣將妻兒送入馬車,跨上馬背,意氣風發地道: “傳本帥之令,大軍啟程,南下平叛!” “遵令!”傳令官拱了拱手,調轉馬頭往後軍而去。 過不多久,前軍在劉方的指揮下,出了長安城。隨後,中軍緊跟而上,向南行進。半個月後,徵南大軍過了青州府。 楊廣放眼望去,田地中雜草叢生,沿途逃難的百姓不斷。他們有的跪在地上,祈求官軍賞飯。 有的上衣破爛,赤著雙腳,在地裡刨著野菜。還有的雙目空洞,身上血跡斑駁,扣著觀音土。 更有甚者,竟當他的面,商議互換孩子。 楊廣見此,心有不忍,遂即傳令: “傳本帥之令,全軍就地駐紮。諸位將軍帶頭搭建帳篷,撿柴燒水,幫助百姓。另外,讓糧草官帶人分出三日口糧,分發給百姓!” “喏,謹遵殿下之令!”一名士兵領命,前去傳令。 沒過多久,糧草官眉頭皺起,前來回報:“殿下,臣已按照您的吩咐,將糧食分發下去。但災民過多,孩童怕是顧及不到。” 楊廣聽後,沉思了會便道:“無妨,你帶人去問問災民們,本王想以十兩銀子的價格,將這些孩童買下。若是同意,立刻交付銀兩。” 楊欣聞言大驚,勸道:“殿下,以下官估計。這些人中孩童佔五成啊。若是殿下出資買下,咱們所帶銀兩可是不夠了。 楊欣此言,正合糧草官之意。他馬上附和其言,道: “是呀,殿下。此去江南,路途遙遠。糧草一時半會無法運輸,得沿途購買軍糧。還望殿下三思。” 說完,兩人便朝楊廣深鞠一躬。楊廣見此,袖袍一揮,讓楊欣起來。隨後,他注視著糧草官的眼睛,沉聲地說: “侯言,本王記得你乃寒門出身,跟隨本王多年了吧。” 侯言聽後,抱拳一禮,恭順地道: “殿下好記性,屬下一直跟隨殿下從軍。擔任糧草官之職。” 他的話剛說完,楊廣便來到他身旁,替他拂去身上的灰塵,饒有深意地道: “本王希望你能不負初心,擔當運糧重任!” 此言一出,侯言和楊欣便明其意。兩人相視一眼,大聲地應道:“諾,請元帥放心,屬下願以人頭擔保,辦妥此事!” “好,此事便交由你們去辦!”楊廣聽後,心情舒暢,拔出佩劍交給他們。侯言和楊欣收下寶劍,驅馬離開。 又過了許久,劉方將軍帶人來此,向他稟報: “啟稟元帥,末將等已遵令,將營寨扎穩。還請殿下移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