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來都是紙上談兵誤軍機,將軍在外立國威。”譚力飛冷聲說道。
“好一句紙上談兵誤軍機,將軍在外立國威。元帥的話,末將受教了。”副將以及旁邊的將軍們紛紛說道。
戰報一封一封從前線傳到京都。
葦河站,勝。
天文站,勝。
文城站,勝。
遠守站,勝。
鹿鳴站,勝。
元武站,勝。
洛水站,勝。
百寧站,勝。
騰林站,勝。
十站之爭,只剩最後一站,銅峰站。
這一站,關係著兩國今後數十年的安穩,同樣也關係著譚力飛能不能大獲全勝。前面九站之捷,也許是因為羅萬通的卦語,所有人似乎都不覺得奇怪,到了這最後一站,所有人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雪已經停了十天。
銅峰站,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之處,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出入關口要經過一座叫銅峰的山頭,所以這個關口也因此而得名。
“元帥,敵軍已經連敗九站,這銅峰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個防線,我們大軍連戰告捷,將軍士兵上下一心,我看完全可以一舉拿下,早日班師回朝。”先鋒官提議道。
“對,前面的大小之站都勝了,這小小的銅峰站有何難?我現在就帶人過去拿下對方主將。”中鋒將說道。
“大家還是要謹慎為好,這銅峰站雖然不大,卻是敵軍最後一站,之前的戰鬥,敵軍可能因為有退路,所以不會做全力之爭,但是這銅峰之戰關係到兩國之間最後的較量,再加上敵軍大部分都是遊牧民,從戰鬥技術上來看,他們習慣做最後一擊,所以我們切不可小看這最後一站。更何況?”副將說道。
“更何況什麼?副將莫非又要提那算命的羅萬通?我看他純屬扯淡,等我們這次大獲全勝,班師回朝了,我們可以不要軍功,但是必須請皇上斬了這個禍亂軍心的老匹夫。”中鋒將怒聲說道。
“對,我們現在大軍幾乎沒有損失,就是用人海戰術,這敵軍也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這銅峰之戰我看根本都不用擔心,我們志在必得。元帥,所謂兵貴神速,下令吧,正好等到雪化之前,我們可以回到京都,全軍上下還能趕上新年。”先鋒官跪地說道。
“各位稍安勿躁,容我想下再做決定。”譚力飛並非魯莽之輩,他十八歲上戰場,跟著父親兄弟殺敵滅將,經歷大小戰役不計其數,戰場風雲變化莫測,幾千精兵打敗數萬大軍的先例很多,所謂兵者,不在於多,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深夜漫長。
副將來到譚力飛的賬前,看到他在看著銅峰站的地圖,眉頭緊縮。
“元帥還在擔心明天之戰?”副將問道。
“銅峰之戰確實非常關鍵,朝內多少雙眼看著,更何況還有羅萬通的卦語,我不得不深思遠慮啊!如果這一站敗了,我譚家沒落沒關係,整個盔甲軍也將徹底沒落,你也知道這盔甲軍是我祖父傳下來的,軍中很多都是父子關係,可以說這是千萬個家庭在這裡。所以這一站,我決定謹慎攻之。”譚力飛說道。
“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銅峰站主通口狹小,我軍人數太多,反而不佔優勢,敵軍是遊牧民族,擅長游擊戰,所以他們的靈活性要比我們強很多,如果我軍大部隊過去,很有可能呈老鼠攻大象局面,到時候首尾難應,最終可能會被對方前後夾擊,層層剮殺。”副帥說道。
“你說的沒錯,這也是我所擔心的。所以我準備讓先鋒官帶一隊人過去做接應軍,另外讓中鋒軍開路,我做後衛軍跟在其後,你和譚成率主力軍按兵不動,如果我們贏了你們再過來,如果我們輸了,你們千萬不要救援,至少可以儲存實力,即使拿不下銅峰站,我們回去也不算完敗,畢竟主力軍還保留著。”譚力飛對副帥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好,元帥的計策萬無一失,無論這一站輸贏,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副帥說道。
走出營帳,看著滿天繁星下面的白雪皚皚,副帥眼裡閃出了光,他拿出了那個羅萬通給譚力飛的錦囊,不禁握緊了,譚力飛的計劃安排可以說已經定性了這次戰爭的結局,無論輸贏,他們都會安然無恙,即使丟了銅峰站,羅萬通的卦語其實也不算準,因為他們盔甲軍的主力軍根本都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