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確的選擇?
按理來說,現在袁紹和袁敘勢力最強,馮芳因為左右逢源,兩不相幫才對。
馮芳現在這麼偏向袁敘,難道就不怕袁敘敗了,袁紹不給他好果子吃。
司馬朗等人一時半會沒有想明白,司馬懿解釋道:“馮芳這麼支援袁敘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袁敘的大本營襄陽離南陽郡近,但是如果反過來說,南陽郡離袁敘的大本營也近,只要袁敘兵出樊城,就可以直指馮芳的大本營宛城。”
“反觀,馮芳這邊沒有水軍,無法對袁敘造成有效的威脅。”
“如果馮芳對袁敘不利,一點辦法都沒有;但袁敘方法多得是。”
“馮芳想要安寧,就必須在袁敘稱王這個節骨點對袁敘表現出自己的誠意。”
“所以,馮芳先是派出自己的兒子去參加袁敘的稱王大典,而後又給袁紹軍事壓力,都是做給袁敘看的。”
“馮芳手握數郡之地,兵馬超過十萬,我就不信他沒有野心。”
“依我看,馮芳就是臥薪嚐膽的勾踐,等待著有一天能夠反擊袁敘,奪回自己失去的尊嚴!”
馮芳是不是勾踐,司馬孚並不感興趣,而是繼續問道:“如今袁紹斬殺了公孫瓚,幽州之地馬上也是袁紹的,到時候袁紹一統河北四州,勢力大增,絲毫不弱於袁敘,馮芳就不怕袁紹攻打他嗎?”
司馬懿笑著解釋道:“馮芳敢這麼做,自然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不怕袁紹。”
“因為世人皆知馮芳是袁敘的岳丈;而袁敘是馮芳上一任的南陽太守,田豐、張合、文聘、李嚴等人都是袁敘任職期間提拔的人,所以這也是馮芳一直對袁敘馬首是瞻,南陽眾人卻沒有站出來反對的原因。”
“馮芳如果敗於袁紹之手,袁敘首先就會失去一個聽話的盟友;其次沒有了馮芳作為緩衝區,那麼袁紹隨時都可以威脅到自己。”
“無論是為了一個聽話的盟友,還有緩衝區,只要袁紹敢動馮芳,那麼袁敘一定會出手相助。”
“而袁紹同樣也會擔心自己如果動刀動槍,馮芳會不會直接舉南陽郡投奔袁敘。”
“基於多種考慮,只要袁紹沒有真正跟袁敘撕破臉皮,或者馮芳真正的動刀動槍攻打袁紹,袁紹就不會輕易對馮芳動手。”
眾人聽後,頓時覺得馮芳這簡直就是火中取栗,在天下兩大最強實力諸侯之間耍心思。
司馬防眼皮輕抬,看向司馬懿,問道:“仲達,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
司馬防是擔心馮芳萬一玩脫了,會對司馬氏帶來麻煩,畢竟現在司馬朗還在給馮芳做事。
司馬懿長相異於常人,狼顧鷹視,野心十足。
他的心中有個大膽的想法——爭霸天下。
只不過爭霸天下這個想法,司馬懿誰也沒有說過,畢竟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聽到司馬防的問話,司馬懿帶著自信的笑容道:“越亂才越容易行事,我們可要抓住這個機會。”
“馮芳親袁敘,遠袁紹;想必袁紹也很希望南陽等地不再由馮芳說得算。”
接著,司馬懿對司馬朗意味深長地說道:“大哥,這次你回南陽帶上我,我要出仕於南陽!”
……
幽州之戰終於拉下了帷幕,在冀州軍的猛攻之下,公孫軍士兵沒有抵抗多久,城池就失守了。
袁紹親自登上了北平城樓,遙望著大好河山。
公孫續、鄒丹雙雙戰死,只有公孫範帶領著田豫等殘餘兵馬不知所蹤。
公孫瓚活的時候都不是袁紹的對手,更何況是公孫範這些殘兵敗將,所以袁紹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幽州拿下了,有些人自然要合理地安排一下了。
當初袁紹進攻幽州的時候,劉和(劉虞的兒子,被公孫瓚殺的那個)率眾在後方給公孫瓚造成一些麻煩。
現在公孫瓚被滅了,袁紹不可能讓劉和待在幽州,所以用劉協的名義,封劉和為宗正府,專門掌管皇家的事務,九卿之一。
至於劉和手下的部將,比如閻柔被編入冀州軍,歸顏良統領。
總之就是劉和的部眾全部都被打散了。
劉和對此沒有意見嗎?
當然不可能,但袁紹畢竟替他報了父仇,再加上劉和也率眾進入了北平城,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和計程車兵也算是被袁紹冀州軍團團包圍了。
要是發生戰事,劉和和他的部將士兵一個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