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輕人做事敢做敢拼。但拼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腦子。像瞎貓碰死耗子就是比喻那些無腦之人的。不能過於簡單的分析問題,也不能複雜的判斷問題,要有序的進行,把問題的成因和後果先整理出來,再進行階段性的步驟。這樣會避免我們在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上出錯。 人生也是一樣,有規劃就能很好的去生活。沒有規劃每天沒有方向的活著,將是無趣的生活,並且會傳染你身邊最親近的人。最重要的是你也很容易犯錯,當你選錯方向無法彌補的時候,那已經為時已晚。美好的生活其實不在於財富,充實美滿的婚姻和家庭才是我們追求的,即使勞累和貧窮也是一種幸福。 一顆隕石劃破雲層,帶著長長的尾翼,超過幾倍音速的速度降落地球。這顆隕石體積比較大,經過大氣層還有將近一米以上的直徑。按軌跡可能降落在了北極。北極圈和附近的國家都產生了震感。 全球新聞均報道了這次事件,並有影片播放。並有專業機構報道很早就觀測到這顆隕石,但計算執行軌跡不會降落地球。不知是什麼原因發生了軌道的偏移,而且這顆隕石不是銀河系的產物,能降落地球純屬偶然。 此新聞一出,全球科學界和隕石愛好者,以及隕石獵人都是蠢蠢欲動。大家都知道這顆隕石的價值幾何。但唯一的難點就是隕石降落的地點是北極。那裡條件惡劣,還有北極熊等猛獸,如果沒有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器械及特殊的裝備是很難在北極進行各項工作的。加之北極地表都是冰川,尋找隕石那是相當有難度的。這是許多國家或人無法跨越的屏障。 北極年平均氣溫非常低,一般在-40℃至-50℃之間,有時甚至可以達到-70℃或更低。這是因為北極位於地球的最北端,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缺少液態水,所以溫度低。 科技學院的專家教授,以及學生們都在討論這個事件。李向軍博士第一時間用衛星電話聯絡了我國北極科考隊,因為那裡有他的學生。李向軍祈求科考隊盡最大的努力搜尋隕石的下落或線索,科考隊也接受了此項任務。 欒天翔看到新聞也是非常的激動,因為如果隕石被找到,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對銀河系以外的未知將有了新的依據,還可能會有全新的發現。 李向軍博士找到欒天翔,並將委託北極科考隊的事情告訴了他。欒天翔甚是興奮,如果是我們先找到隕石,那對我們的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 突然欒天翔一愣,腦子裡想起了楊思博老師,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聯絡這位恩師了。想起楊思博是因為隕石,因為楊思博曾經給欒天翔講:這小瓶的水樣來自外太空。 李向軍看欒天翔在發呆,就問:“天翔,你是怎麼了,是想起什麼事情了?” 欒天翔的思路被打斷,轉回神問:“李博士你說什麼?”李向軍又重複了剛才說的話。欒天翔說:“我一直有個疑問,隕石裡都能有什麼物質,除了一些金屬和矽酸鹽成分外,還會有其它的物質嗎?” 李向軍嘿嘿一笑說:“你的問題就是多,隕石內部的結構複雜,並在穿過大氣層產生高溫,會有些物質被燒掉或改性,但仍會留下一部分的,這得看隕石的大小,如果大一些的隕石,內部可能會保留原來的狀態。” 欒天翔聽完又問:“李博士,那隕石裡有可能有水的成分嗎?” 李向軍一聽先是一愣,然後說:“你怎麼會問這麼巧的問題呢?”欒天翔一聽李向軍這麼說,他感覺自己說漏嘴了。於是就說:“我是瞎琢磨的,隕石經過大氣層的高溫,不可能會存在液態水的。對不起李博士,我提的問題太不專業了。” 李向軍看著欒天翔回答完。突然站了起來,來回的走著,並若有所思的想著什麼。 轉了幾個來回,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對欒天翔說:“你的猜測沒錯,隕石內部是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和我是一屆的研究生,那時他物理學的成就比我要強的多,後來我留在了這所學校,他好像去了更高等級的科學院,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關係也是特別的好,因為我能從這個人身上學到不少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也是在野外採集隕石樣本。他無意中撿到一顆隕石,我們決定將其分開進行研究。這顆隕石就是外殼特別的堅硬,好像後來分析是鎳鐵結構。在切割的過程就發現,隕石內部有氣產生,我們沒有用水刀,是進行的線切,於是我們便停止切割了。我們將隕石拿起來晃了一下,裡面好像有液體在晃動。於是我們用小瓶接著,將隕石內部的水倒了出來,雖然不是很多。但這也是全新的發現呀!我們之前的很多疑慮也有了答案。我們對水樣進行了分析,雖然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但也是重要的發現呀!剩下不多的水樣他說要自己留作紀念,就帶走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