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武衛軍六百餘人被林軍包圍俘虜。豫報對此事件大肆報道,武衛軍無故持械攻擊林軍,視朝廷律法於不顧。為保衛我河南商戶及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我省林軍將展開反擊。
昨日深夜。武衛軍六百餘人越境,欲包圍我前線部隊。被哨兵發現後擊退,朝廷所編練新軍不堪一擊,一個衝鋒便潰散而逃,遺屍數十具。俘虜新軍六百三十四名。
文章中刊印著巨大的俘虜群照片。並組織人手大量發往直隸、北京。
關平以河南巡撫名義質問直隸總督、兵部,為何不能約束部下,如此肆意妄為,朝廷要是沒人管,我河南替你們管。三日後,直隸方面若沒有釋放商戶,賠償損失,河南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如今的直隸總督是曾國藩,年紀大了,要兵沒兵。更重要的是朝廷派他去處理天津教案,一下子把中興名臣的名頭搞壞了。
原來天津的教堂設及保育堂,本意是收養棄嬰,可突發瘟疫造成大量兒童死亡。教堂職員只是匆匆挖坑埋葬,由於埋得比較淺,大雨沖刷,露出部分肢體,又有野狗拋食。場面極具衝擊力。
有好事者趁機散佈謠言,說教堂用酒罐子泡嬰兒做藥引子。鼓動百姓攻擊教堂,造成教堂內神父、修女、商戶、職員大量死亡。
一時列強激憤,紛紛向朝廷提出抗議,軍艦聚集在大沽口,威脅天津。
曾國藩倒是認真調查,把結果公佈於眾,只處理辦事不力的地方官員。賠償一些教堂損失。可洋人、朝廷逼迫甚急,只得將一批死刑犯斬首,名單呈報上去了事。
按理說此事曾國藩處理的頗為規範,而且還有人情味兒,事情已然出了,縱然情緒再大,可最終還是要落在賠款數額上,曾國藩有理有據,殺人也是用的死刑犯,奈何朝廷不給力,洋人太猖狂。
天津百姓只以為曾國藩賣國求榮,斬殺良民。洋人也不滿意處理方案太輕。都向曾國藩施壓,恰逢馬欣貽被刺案發生,朝廷調曾國藩南下處理,天津案交由李鴻章處理。
最終清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殺16人,緩刑4人,流放25人,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派崇厚去法國“謝罪”,向各國賠銀49萬兩。
雖然最後不是曾國藩處理的,但鍋都算給了曾國藩,處處被百姓怒罵。江南報,東南報也都對此做出評價,但主要還是攻擊清政府軟弱無能,只會對外賠錢。
說回來直隸這邊,曾國藩受了打擊,再也不想一把年紀還處處給朝廷背黑鍋。如今武衛軍鬧事,本就是韓林和清廷的矛盾,真是懶得管。
處理好了,得罪朝廷,處理不好。得罪韓林。我江南各省湘系官員,在刺馬案裡的表現足以見得還是很團結的。你朝廷想在南方摻沙子,就得掂量掂量腦袋的分量。
韓林在北方鬧得越厲害越好,反正都是漢人得利。這幫滿清貴族真是受夠了他們的無恥與懦弱。
曾國藩發文給邯鄲縣,命令立刻釋放扣押的商隊,其他諸事交由軍隊自行處理。並告知各府休要無故招惹韓林。
另一面寫上奏摺,奏請兵部將武衛軍調回京畿守衛。林軍只是小事,安撫一下就不會大亂。
相反,洋人卻不得不防,北京地形太過靠海,極易被列強從海上突破。大清現在並沒有強悍的水師。戶部若有餘錢應當放在建設水師上才是正事。
一番苦口婆心並未引起朝廷重視。反而激起好戰派一較高下的雄心。
大清近幾次戰爭,滿清都沒幾個因戰功封賞的。便宜佔的也就更少了。韓林這一省之兵能有多少戰力。
朝廷裡到處嚷嚷著嚴厲處罰韓林的呼聲。正好合了慈禧和奕?的心意。命令武衛軍前去交涉,採用合適的手段讓韓林退讓。
古往今來,領導的命令總是含糊其辭,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下屬幹得好那是領導指揮有方、管理得當。幹得不好那就是做下屬的翫忽職守,曲解領導意圖。
武衛軍統制聶慶平,自從京畿調來邯鄲,便由恭親王奕欣面授機宜,自然打算趁著韓林還不敢反叛,及時地敲打一下。消滅其一兩千人便達成戰略目的。
這聶慶平自信滿滿,全軍皆按德式軍隊配置武器。由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等組成。完全依照德國營制、操典進行訓練,聘用德國軍官充任教習,還專門成立了由德國人組成的教習處。
不過還是老毛病,操練由德國人負責。帶兵卻是滿清自己人。這也沒什麼,畢竟自家軍隊不可能給外國人。可偏偏軍官學習的還是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