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有鬥爭就會有和平,有順利自然也就會有挫折。眼見幹部培訓班學生畢業在即,韓林也要抓緊給他們鋪路,當然也要給各級官員打好招呼,做個準備。
改革一向是項長期工作,守舊勢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為此韓林特意向曾國藩、李鴻章發電報,讓他們幫忙物色一些幕僚,幹得出色的,定當向朝廷舉薦,在河南省內做個軍官或者執掌州縣。
湘淮系雖然仍然是舊官僚那套,但畢竟老大是洋務派,對待發展經濟,擴大同西方交流之事至少不牴觸,深諳官場之道,且河南省內就是袁世凱的老家,鑑於袁世凱現在也才12歲,就把他父親袁保中請來。
李鴻章推薦了薛福成、高樹森、丁日昌,曾國藩派了幾名曾氏子弟,曾紀瑞,曾紀蓉。這些都是將來的幹才,眼界能力皆優於常人。曾紀瑞更是曾國荃的第四子,自己的大表哥。
巡撫按朝廷官制,屬朝廷派遣督導地方事務,後因常駐,因此才逐漸成為地方的一把手。但地方政務還是歸布政司、按察使管理。巡撫想插手只得依靠龐大的幕僚團,影響參與到地方事務中。
韓林為安置幕僚,特意在巡撫大院空地上打好地基,直接搬運了一棟三層的居民寫字樓,沙發,電視,空調,電腦,冰箱一應俱全,除了不能聯網,其他都還好。每家配備幾名傭人。俸祿跟知府一致,養廉銀換成年終獎。
當幕僚到齊,韓林便開了個歡迎會。對各位的工作安排做了部署。薛福成任幕僚總長,高樹森管吏事,丁日昌管刑事,曾紀瑞管戶事,曾紀蓉管工事。袁保中在百姓中口碑不錯,暫且負責河務及水電站管理工作。
韓林道:“暫且委屈各位了,諸位都是大才,待我等穩住河南官場,如有意,知府知州隨大家去挑,我這裡只是唯才是舉。各位先生如還有什麼需要,儘管找秘書長李媛,她會幫大家安排。”
李媛起身點了下頭,道:“各位先生,我是李媛,巡撫大人的秘書長,我們秘書處還有一百多名秘書文吏,為各位先生提供工作上的支援。”
眾人倒是一驚,沒想到巡撫衙門這麼重要的工作讓一個女人來幹。韓林道“眾位莫要詫異,我是行伍出身,向來不拘一格。女子佔了我們一半的人口數量,其中有才者不用,那才是最大的浪費。我這裡沒有那種繁文縟節,還是那句話,唯才是舉。”
眾人心想,剛來就反駁東家,確實不合適,紛紛道:“大人遠見卓識,佩服佩服。”
韓林道:“這幾日眾位先生先熟悉工作,秘書處有各類資料提供各位查詢,馬上我就要安排幹部學校的學生畢業,去各地開展工作,料想阻力會非常大。到時歡迎各位獻計獻策。”
眾人紛紛稱是。散會後,韓林攜夫人拜見兩位大舅哥。曾紀瑞道:“別鶴老弟,可是給我找了個不好乾的差事啊!”
韓林道:“哎,大舅哥放心,就省內的那些賬,不用想也是一堆毛病。只是讓大舅哥挑他們點把柄,誰敢阻撓我們辦事,我就讓他罷官免職。”
曾紀蓉打趣道:“阿兄戶政可是肥差,給我的是個累活苦活吧?”
韓林道:“委屈兄長先幹一段時間,咱們的工程建設可不止修房子,將來我要修公路、修鐵路,擴寬航道。隨便拎出來一樣都是功澤千秋的大事業。說不定老百姓還給你立生祠呢。”
曾紀蓉道:“可不敢,可不敢,盡心為百姓做一兩件好事就足慰平生。”
韓林道:“兩位阿兄若有相熟的同窗好友,親朋故舊,只要不反對革新,都可引薦過來。朝廷對咱曾家刻薄寡恩,曾氏族人若若在朝中不擔任重任,用不了十年恐怕就沒落了。所以我輩更應在河南大幹一場。”
曾紀瑞道:“如今別鶴手握數萬大軍,朝廷已有裁軍之意,有湘軍的教訓在前面,可千萬不要輕易如了朝廷的願,沒了軍隊,就是像族叔那般,坐上了直隸總督的位置,也是處處受氣。”
韓林道:“阿兄放心,自家人不說兩家話,軍隊我是絕對不會裁撤的。就算朝廷想剿滅我,沒有一百萬淮軍那樣的實力,他也不能奈我何!這數萬林軍就是咱們做事的後盾。明日省內大會,還望兩位阿兄鼎力相助。”
曾紀瑞道:“論公事,我等皆是大人下屬,定聽命於巡撫!”
接著又分別拜訪薛福成、高樹森、丁日昌,工作有不滿意的,先幹著,自己人用著靠譜,丁日昌、高樹森有心往洋務上來。韓林囑咐不要著急,工廠、招商局等一兩年內就建起來,到時候兩位都是韓林倚重的人才。
見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