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朝廷政令無人執行。衙役出去指使百姓,還被巡邏計程車兵暴打。
軍機處下明文斥責,恭親王也用電報問詢海關稅收一事。韓林都是一個說法,賣國求榮之輩不足以討論國事,皇上太后定是受了奸臣蠱惑。不然不會出這種昏了頭的招數。
還明言道:“希望朝廷有志之士主動打擊奸臣,不要有朝一日逼得有人清君側!”
恭親王奕?氣得,自己執政數十年,還從來沒這麼被人罵過,雖說沒指名道姓,但也就差一層窗戶紙了。
大言不慚的說道清君側,這幾乎就是謀反了。軍機處緊急商議,召開戶部、兵部主事,看是否能威懾一下韓林。
戶部尚書董恂還念著韓林的好,說道:“韓林也沒幹什麼謀反的事,倘若現在就以大軍相逼,那可就是朝廷逼反大將。大清現在可打不起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何況還是財稅重地!”
兵部尚書道:“朝廷新軍編練只不過一年有餘,雖請了不少洋人當教官,可訓練與指揮不是一個體系,打起仗來指揮很費勁。新軍人數不過五萬有餘,武器也沒有林軍的好。”
“初步估算,想要徹底消滅林軍,至少需要五十萬精銳的新軍。”
董恂立刻反駁道:“五十萬人的後勤,你可真敢開口,那得需要多少錢,打起仗來,東南財稅一斷,就目前的八旗、綠營、淮軍,你湊夠十萬人,打三個月都夠嗆。”
兵部尚書道:“如果只是威懾,可令江南、安徽的淮軍臨近駐防。只是擺個姿態而已。”
恭親王道:“對對,就是個訊號而已,你們兩位若是同意,我就去宮裡奏請皇太后,也算是給洋人們一個交代。”
董恂道:“洋人的胃口恐怕不會那麼小,這次損失那麼大,恐怕早就想著出兵報復。萬一咱們這邊逼反了韓林,他在南邊作亂,洋人再去北京報復。咱們上哪兒找那麼多兵力。”
兵部尚書道:“對,韓林的實力絕對不是太平天國可比的,北京也沒有第二座圓明園讓洋人去燒了!洋人如果想出氣,可以想想別的辦法,動兵可是下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