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路十數艘軍艦加輔助商船,參與對福建水師的戰鬥。
福建水師擁有以“揚武號”旗艦為首的艦隻18艘,其中15只為自己建造,3艘為外購福建水師建立後,繼續造船擴充實力,最終的戰艦數量是26艘,官兵1100人,在當時清朝的三大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中,總噸位數排名第3,為1.1萬噸。
福建海軍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國產化程度高,這本是令人驕傲的事情,但由此帶來一個缺點:質量較差,十多艘主力戰艦都是“木肋木殼”結構,這樣的結構,經不起炮火的攻擊。
清政府一再強調“不可挑釁自我開”,“彼若不動,我亦不發。因此雙方遭遇時,鑑於朝廷正與英法和談,福建水師並未開火和戒備。
法軍從容擺好一字陣型,將船一側火炮全部瞄準福建水師,緩慢向前逼近,眼見進了福建水師炮火射程,指揮官仍以未接開戰命令為由,拒絕各船開火。
法軍率先開火,揚武號被命中桅杆,身中數炮。福建水師被迫全面開火,揚武號奮勇向前,企圖用縮短攻擊距離來彌補火力上的劣勢。
尾炮擊中法國艦隊的旗艦“伏爾泰”號,當下就擊斃法軍多名。
凱旋號裝備4門240mm口徑艦防主炮、6門140mm口徑副炮等21門各型後膛火炮,杜居土路因裝備10門各型後膛火炮,窩爾達(法國遠東艦隊旗艦)裝備9門各型艦防火炮。費勒斯號和德斯丹號均裝備5門輕、重型火炮,整個法國艦隊擁有77門火炮。
福建水師的前膛火炮射速為每分鐘1發,而遠東艦隊的後膛火炮射速為每分鐘6-8發,形成每分鐘相差5-7發的射速差異,法艦的火力優勢顯然可見。
福建水師的炮艇“福星”號,剛一開戰,就已經被敵艦擊中,船上燃起熊熊大火,在危難之時,官兵們仍舊斷錨轉向,衝入敵陣對敵旗艦猛烈射擊並連續命中。
但“福星”脫離本隊後,被敵艦團團圍住,重炮轟擊下火藥庫中彈爆炸,全艇官兵壯烈殉國。
戰艦“揚威”號,在被兩艘法艦的夾擊打穿了船體後,隨後又被魚雷擊中,艦上官兵置生死於不顧,在被擊沉前的瞬間,發射出最後一發炮彈,重傷敵艦長和兩名士兵。
還有“飛雲”號、“福勝”號,都奮勇抵抗,拼命殺敵,直至沉沒。
海戰不到半小時,福建水師11艘兵艦,揚武、濟安、飛雲、福星、福勝、建勝、振威、永保、琛航9艦被擊毀。
另外,還有伏波、藝新兩艦自沉,19艘運輸船沉沒,水師官兵殉國者七百六十人。
而法軍只有6人被擊斃,15人受傷,兩艘魚雷艇受重傷,其他戰艦基本無礙。
“揚武”號不幸被擊中,隨後擱淺沉入港中,管帶張成等人在混亂中跳水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