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幾顆照明彈在漆黑的夜幕下,劃破天際,猶如夜空中的一顆流星,它緩緩升空,在夜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一輪明月懸掛在空中。
正在戰鬥的起義軍驚恐的看著黑夜變成了白天,還在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法術。糧庫的炮兵在連長的命令下,快速的向著人群速射。
起義軍後方所有林軍戰士已經排開攻擊隊形。看到糧庫方向的亮光,當即向起義軍發起了攻擊。
起義軍用來打阻擊的部隊,笨拙的使用著栓動步槍,那些從清兵手裡繳獲來的仿製步槍,製作簡單,質量低下。士兵拉槍栓都磕磕碰碰。只有少部分從列強手中購買的,方能利索打響。
林軍老兵在前衝鋒,新兵在後撿漏,上萬人的起義軍,夜間戰鬥根本無法通訊、掩護。碰到林軍的大量衝鋒槍、機槍,毫無招架之力。
照明彈下,林軍看到扎堆的起義軍就掃射。新兵開始還拿著繩子抓俘虜,後來,繩子也不夠用了,拿著槍吆喝一聲繳槍不殺,就有一群人跟著投降。
林軍的優待俘虜政策,山東百姓也多有耳聞,當年剿捻就在山東戰場,如今也算是故地重遊。老百姓眼見抵抗不過就投降混口飯吃,總比橫死戰場要好。
起義軍頭目眼見糧倉還沒摸到牆邊,後方就開始大亂。照明彈的照耀下,看到兵敗如山倒,趕緊帶著親兵向著幾近乾涸的河流騎馬狂奔。也顧不得河底泥濘,跳進去就逃。
糧倉士兵留下100老兵。其餘人出門跟著抓俘虜。起義軍的潰兵發了瘋地往河裡跑,一腳踏進淤泥,還沒抽出來腳,就被後面的人擠倒,接著一腳把腦袋踩進淤泥,活活憋死。
天亮後,小小的幾平方公里的戰場,到處都躺著起義軍的屍體。河道里滿是陷進去的百姓,董昭派出林軍士兵打掃戰場,收屍救人。
此戰殲滅五千餘人,俘虜近三千。接著便進行甄別審訊,對那些罪大惡極,屠殺虐待百姓的,審問出幾百人,押到德州城邊,斬首示眾。由報社記者拍照宣傳。
其他俘虜送往河北關押,如今林軍又不缺人,沒必要就地轉化俘虜,這些有些戰鬥力的俘虜必須關押一段時間勞動改造,看著以後有空就給運到臺灣砍甘蔗去。
董昭向韓林彙報戰場詳情,韓林指示大力宣傳,別讓人說我們只顧著搶地盤,不知道打仗幹活。
河北報、京報對此展開報道,盛讚林軍大捷,救助百姓,安排工作的義舉。鼓勵商家到山東進行正常的生產貿易。
董昭則繼續讓人修橋、修鐵路、公路。新兵則加緊訓練。第三日之後招的兵開始向河北老營轉移。黃河以北的起義軍慢慢地聽到訊息都開始脫離起義軍,向德州而來。
曾紀瑞派出文書,在當地以糧換田。趁機將私田官營,為以後土地改革打好基礎。
這幾日德州知府得知綠營兵已逐漸逃亡,幾百人都已經被林軍招兵。知府大怒,嚴厲斥責董昭不顧朝廷法令,派人將書信送到董昭營中。告知立刻送還士兵。
上次董昭給知府發信,都沒回復。這次董昭才不會給你臉。看完就扔了,繼續將招兵點安放在德州城下。
招兵流程是,體檢好,就發放安家費和糧食,讓新兵帶回家安置家人。次日入軍營正式當兵。這一日,二十幾名綠營兵開了小差,跑去被董昭錄用了。
第二日,二十幾名綠營兵全部沒有來報到,原來,德州知府已下令,嚴懲逃跑士兵。為明正典刑,今日午時就要被斬首示眾。
董昭命令一千士兵入城。守城的綠營兵這幾日與林軍打得火熱,看到大批林軍靠近德州城,也不做任何抵抗,趕緊跑去通知知府大人。
當知府帶著參將要趕到城門時,林軍早已進城,在大街上相遇。雙方士兵紛紛將槍口對準對方。
林軍的卡車上架設的機槍,拉動槍栓,甚是嚇人。兩隊精銳士兵立刻佔領街道兩側酒樓制高點。
德州知府讓人喊董昭上前答話,按品級,董昭統管河北省一省軍事,雖未被朝廷冊封,按慣例也是從二品。
德州知府一個區區四品官也敢對董昭呼來喝去!無非是明清時期重文輕武現象比較普遍,文官比武官更為尊崇。
董昭還未發話,手下傳令兵拍馬上前,一鞭子抽在那名小吏的臉上,罵道:“狗東西,一個小小的知府也敢對我家將軍大呼小叫!活膩歪了?”
德州知府坐不住了,出了轎子來到董昭車前。文縐縐地行了個禮。董昭將腳踩到擋風玻璃上,靠著座位問道:“閣下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