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奕譞提議,董昭軍回援江西固守防線。韓林阻止道:“那不行,我立下的軍令狀可是剿滅明軍,江西的死活關我屁事,一年之內我這沒完成任務,到時候再給我來個什麼罪名,我可擔待不起。”
眾人紛紛給韓林求情,奕譞道:“此一時彼一時嘛,如今江西有難,韓大人理當支援。至於福建的任務,朝廷日後自當酌情處理。”
韓林道:“你這個酌情讓我很難辦啊,眼看就要下大雪過年了,福建明軍可是有十萬之眾,我董昭軍不過三萬,江西福建來回跑,那邊可都是山路,折騰一次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
話必須說清楚,戰略也必須設定清楚,萬一江西的叛軍被我攆到湖南去,到時候我還要跑到湖南打仗?”
奕譞道:“這樣吧,董昭軍如果能護住江西防線,使得叛軍不向外省擴散,就算達成任務,朝廷不再追究戰前訂立的目標。如何?”
韓林道:“這還差不多,為了剿匪方便,董昭必須節制江西所有武裝力量,還請醇親王給他升個官?”
奕譞無奈道:“可以!董昭兼任江西提督,加兵部侍郎銜,江西巡撫不得過問軍事。如何?”
韓林道:“那董昭就暫時守著江西,打不打福建?什麼時候打?朝廷不得干預,有董昭在江西威脅著,起碼不敢去打廣東。”
奕譞道:“好好,韓林把江西防線穩固住,一切都好說!去的晚了,南昌就被攻下了!”
韓林這才放心地向董昭傳令,全軍立刻回撤江西,分南北兩路,大迂迴包抄,在湘贛邊界、鄂贛邊界穩紮穩打將叛軍趕回福建。
兵部向湖南湖北清軍發出指令,嚴守邊界,不得擅自前出江西,以防被叛軍聲東擊西。
韓林考慮到這仗打下來起碼得兩個月才能把這出戏演完。回到府中,便密電石開、董昭,趁著兵亂,該做的土地改革、地主貴族矛盾儘快解決掉。北方似有大事發生,南方需穩定下來。
這些年來,日本受了北洋水師的刺激,加緊了對國內民眾和朝鮮民眾的剝削壓迫,清廷為了多積攢力量報復韓林,同樣在壓榨朝鮮。
日本是朝鮮最大的掠奪者。日本投機商廉價收購朝鮮大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然後運到日本高價出售,從中牟取暴利。同時,日本又在朝鮮高價傾銷粗劣紡織品。日本資本家還控制了朝鮮的金融業、海運業、漁業。
這種掠奪性貿易引起朝鮮糧食奇缺和物價飛漲,使朝鮮人民的生活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當時朝鮮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謠“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餚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正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
時間進入到1878年,過了正月,東學黨起義爆發,佔領白山,以其為大本營。起義軍搗毀官衙,開倉濟民。短短數月,勢力發展到一萬三千多人。
朝鮮官軍屢次鎮壓,甚至借用北洋水師軍艦運兵,卻屢屢失敗,起義軍繳獲頗豐。及至六月,起義規模席捲朝鮮五分之三,擁兵十多萬。
朝鮮國王高宗急忙向宗主國清朝求援,於是清政府派遣葉志超和聶士成率2000將士陸續在忠清道牙山登陸,準備鎮壓東學黨起義。此時一萬多名日軍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藉口不請自來,陸續從仁川港登陸。
七月,日軍突襲漢城王宮,挾持高宗和閔妃,扶植了以興宣大院君為首的親日傀儡政府。中日兩軍在朝鮮對峙。日軍人數優勢明顯,很快便擊敗起義軍。
清政府租用英船高升號等運兵增援駐防朝鮮牙山的清軍。7月25日晨,擔任護航的北洋海軍濟遠、廣乙兩艦先期抵牙山後返航至豐島附近,遭日艦偷襲。濟遠艦髮尾炮重創敵艦吉野號。廣乙號戰鬥受傷後敗退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而毀。
不久,高升號駛至,日艦逼降,中國將士寧死不從,船被敵魚雷和重炮擊沉,和高升號伴航的運輸艦操江號為日軍俘獲,是為高升號事件。經過此次海戰,日本海軍取得朝鮮海面的制海權。
訊息傳回軍機處,韓林義憤填膺,這就是歷史書上的豐島海戰。如此赤裸裸的戰爭行為,韓林建議立即對日宣戰。日本人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國領土,此時若不迎頭痛擊,日後必成大患。
奕譞道:“如今南方戰事已焦灼半年有餘,國力艱難,此時與日本開戰,又不知道花費多少!”
韓林道:“花再多軍費也比戰爭賠款要少得多。況且這次是日本人挑釁在先,我大清絕對佔著理。至於南方,一時間既然奈何不了對方,不如就議和吧。同是中國人,兄弟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