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軍隊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限制。
第三軍的舟橋部隊展現出了卓越的專業素養和高效的行動力。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旁邊迅速搭建起了一座新式浮橋,為大軍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與此同時,曾紀瑞也毫不猶豫地派出了他手下的修橋專案部,立即投入到黃河大橋的建設工作之中。
蒲津渡兩岸成為了最為繁忙熱鬧的區域之一,數以千計的工人像勤勞的螞蟻一樣不斷地穿梭往返於此。
,!
正好趕上了一年中的枯水期,水流變得異常緩慢微弱。面對如此緊迫的形勢,曾紀瑞下達了一道死命令:務必在三個月內圓滿竣工!於是乎,山西省集中了大批的勞動力投入到這項至關重要的工程之中。
遠在西安的善耆收到了來自潼關守將送來的緊急報告。在蒲津渡附近突然湧現出了數量龐大的軍民群體,初步估計人數大約在五六萬左右。
這些軍民來來往往,忙碌不停,而工程船隻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更有士兵運送軍械,恐有大事發生。
善耆仔細地思考著當前的局勢,他注意到雖然陝西的四周都出現了官軍的異動,但從來沒有像蒲津渡這樣的大場面。經過深思熟慮,他斷定山西第三軍的主力必定會從蒲津渡出發。
此時,進入陝西的官軍人數還不到兩千人,如果不能迅速將其消滅並守住河邊,利用天然的險要地勢拖住官軍,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善耆當機立斷,下令潼關的一萬大軍出關,火速趕往蒲津渡,務必將敵軍全部殲滅。然而,潼關的守將對於這個命令卻顯得有些不情願。儘管如此,他還是帶領著軍隊向北進發,執行善耆的指令。
一是未得朝廷命令,擅自攻擊山西軍隊,追究起來,自己可是要掉腦袋的。
二是放棄雄關,在平原跟山西軍交戰,別看兵力十比一,自己的部隊什麼德行自己明白。勝算實在不大。
守將在行軍路上得到朝廷發往陝西各地的公文,方才得知西安已發生叛亂,要求各地接受第三集團軍的安置,不得聽從西安叛亂勢力的指令。
大軍於是停在半路,善耆得知後,派人以守將妻兒性命做要挾,又升其為陝西提督,要求必須在明日擊退過河山西軍。
潼關軍無奈,只得繼續前進。張苞得知此事,令山西境內一支軍隊迅速經風陵渡渡過黃河,連夜搶佔潼關。
大戰一觸即發!
:()大清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