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驚訝,因為它意味著大漢對印度的統治方式與其他征服者有所不同。
大漢國皇帝韓林決定在德里設立駐印總督,統管所有政事。印度各邦王公眼見自己的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此時也沒了脾氣,紛紛向大漢國表示臣服,跪拜在地,接受大漢國的管理和統治。
在袁世凱的操持下,太子韓勤極為順利地解決了印度事變。然而,甘地和英國總督羅賓遜尚未抓獲,而且還有一些印軍殘餘勢力仍在抵抗。因此,太子韓勤認為有必要留下一個可靠的人來處理善後事宜。他想到了袁世凱,並向皇帝推薦他擔任印度總督。
袁世凱雖然在國內名聲不佳,但他才智過人,對付複雜局面得心應手,讓他遠離中央,倒也不用擔心會出什麼亂子。皇帝韓林經過深思熟慮後,很快便做出了任命。印度駐軍五萬,由袁世凱擔任總督,主持印度軍政事務。
同時,皇帝命令太子韓勤儘快回京,參與全國立法改制工作。這項工作對於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需要有經驗和能力的人來推動。太子韓勤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表示願意全力以赴,為國家的改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這些決策的實施,印度問題得到了解決,國家的政治局勢逐漸穩定。
接下來,袁世凱將肩負起治理印度的重任,而太子韓勤則將投身於國內的立法改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