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德華急忙走上前,把韓林剩下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給一鏟子鏟走。這個海上的交通要道那可是各地聚寶盆。
韓林之所以不去要就是看中這個地方的火藥桶屬性,全都劃定了,還怎麼有爭端,沒爭端,還怎麼搞發展?
果然,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提出異議,強烈要求愛德華退出此地。這個不掌握實權的太子爺,被幾個貴族老爺一逼,心裡先發虛了,看向韓林,希望韓林幫他一把。
韓林當起了和事佬,道:“這地方的小島沒有八千也有一萬,你呢,給他三個都分一塊,也別獨吞,日後具體區域,你們私下再分好了。”
愛德華沒辦法,只能拿著小鏟刀在蛋糕上隨意地挖了幾下,然後將挖出的碎塊分給三位大使。
這些蛋糕看起來毫無食慾,彷彿是從垃圾場裡撿來的一樣。三位大使看著眼前的這堆爛泥,臉色都變得十分難看,他們實在無法想象自己要如何吃下這樣的食物。
然而,愛德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又把目光轉向了阿富汗和伊朗的區域。
當他試圖再次用鏟子插入蛋糕時,卻被奧斯曼帝國的代表一把抓住了鏟子,並用力地拔了出來。
兩人開始爭吵起來,聲音越來越大,互相指責對方的行為不當。他們的爭執持續了很久,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周圍的人紛紛投來了異樣的眼光,但他們似乎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依舊我行我素。
韓林可不想讓他們再吵上三天三夜,大喝一聲:“閉嘴!聽我的,伊朗歸奧斯曼,阿富汗歸英國。就這麼辦!”
反正這奧斯曼也沒幾年活頭了,多留點爭議地區,更好。
到了地中海附近,這才是世界的超級大難題,韓林看了也撓頭,各國在此地爭得不可開交。
尤其不發話的奧匈帝國,一直把此地當成自己的後花園,無奈實力不濟,老是被列強眼饞騷擾。
韓林走上前,一人鏟了一塊。愛誰誰,反正又亂不到大漢頭上。
輪到了分割非洲,分得就更是暴力,他們甚至拿出了尺子,把非洲劃成筆直的一塊一塊。
列強非常滿意,甚至還在沙漠地區搞了一大塊給韓林,以感謝韓林的支援。
韓林拿這塊地與英國交換了一塊。這便是沙特的產油區。
韓林對這個結果感到十分滿意,他知道這些土地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和資源。尤其是那塊與英國交換的土地,它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能源產地。
這個時代汽車雖然盛行,但僅限於貴族有錢人,誰會想到石油會變得極為重要。韓林心裡真是有了發財的興奮感。
各國心滿意足地分享著蛋糕,一旁的文書早就起草完畢協議,各國代表都在上面簽字確認,《諸國和平停戰協議》就此簽訂。
協議要求各國軍隊務必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撤軍。恢復大戰之前的邊界。新劃分的幫扶區各國半年內派出官吏管轄,否則視為無主之地。
這份檔案,被後世稱為《科隆協定》,它的簽訂標誌著一場殘酷的世界大戰的結束。在這場戰爭中,無數的生命消逝,無數的家庭破碎,但今天,和平終於來臨。
大漢皇帝韓林,一位身材魁梧、眼神堅定的中年男子,坐在圓桌的主位上。他的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他看著周圍的國家代表們,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在戰爭中,韓林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他不僅帶領大漢帝國在戰場上取得了重要的勝利,還在戰爭結束後,積極推動各國和解,為和平談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法國,這個一向喜歡貶低韓林的國家,也在報紙上表達了對他的感謝。
他們的報紙上寫道:“感謝韓林皇帝的智慧和勇氣,是他讓我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甚至,他們還邀請韓林再次光臨法國,這個曾經對他冷嘲熱諷的國家,現在卻對他充滿了敬意。
隨著《科隆協定》的簽訂,世界各國都開始了舉辦勝利大遊行。街道上擠滿了歡樂的人群,他們載歌載舞,歡慶著和平的到來。
彩旗在空中飄揚,鮮花在人們手中傳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韓林心中五味雜陳,列強百姓的幸福無非是建立在被殖民的人民的痛苦之上,今日的和平協定也不過是另一個戰爭宣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