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阿三士兵衝出來時,溥芸和她的隊伍毫無抵抗之力,被迫繳械投降,僅僅是為了換取一點水喝。
阿三士兵將溥芸等人捆綁起來,誤以為他們是漢軍的間諜。為了提振士氣,他們特地在城中心集合民眾,準備集體槍決。
溥芸試圖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解釋情況,但阿三士兵使用的本地語言他聽不懂,而會說英語的上層官員也未必會來觀看這種殘忍的場面。在被一名士兵用槍托打得滿嘴是血後,溥芸才安靜下來。
被蒙上眼睛的溥芸只能聽到周圍不斷響起的槍聲,伴隨著民眾的喊叫聲,直到冰冷的槍管抵在他的後腦勺上。
感到一陣驚恐,悲從中來,大聲呼喊:“我溥芸一生英明,如今卻要死在這些野蠻人的手中。韓林,我即便做鬼也會讓你不得安寧!”
這一番話引起了民眾中某個人的注意,他急忙上前阻止行刑。周圍的阿三士兵紛紛將槍口對準了這名突然出現的男子。
然而,當這名男子摘下頭巾,露出金黃色的頭髮和一張消瘦而留著雜亂鬍鬚的臉龐時,人們認出了他——正是喬裝逃命的英國總督喬治·羅賓遜。由於擔心漢軍的間諜,羅賓遜一路上都沒有通知沿途城鎮的官員。
士兵們看到眼前這個身材高大、身份尊貴的英國人,便收起了槍支,將他帶回了行政院。
羅賓遜亮出自己的總督身份後,當地的行政長官立刻對他畢恭畢敬。
考慮到當地城池小而兵力薄弱,羅賓遜不敢久留,他帶上幾百名護衛士兵繼續向南前進。
溥芸獲救後,對喬治·羅賓遜充滿了感激之情。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向羅賓遜表示感謝,並立即提出了自己的用途。
他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她願意聯絡遠征南美的光緒皇帝,滿清一直渴望與西方各國建立友好關係。
羅賓遜敷衍了幾句,心裡卻在想:“列強們都懷念滿清,這片土地上再也沒有比滿清更好欺負的國家了。
不過,我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服侍好北方的張苞,否則我隨時都有可能丟掉腦袋。至於國家的未來,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他暗中安排了親信,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北方,尋求與張苞議和,並承諾將溥芸作為禮物獻給他。
張苞卻不信任英國人,兵不厭詐,沒見到禮物就想讓我放棄進攻?開什麼玩笑!
甘地積極的上前申請,自己父親手下的幾員大將都是可造之材,他們領軍攻擊中部的幾個拒絕投降的土邦,肯定是易如反掌。
張苞當然樂意看到印度人列印度人,排著甘地的肩膀就開始畫大餅。道:“年輕人好好幹,若是統一了印度,本將軍遲早是要回大漢的,到時候你也不失為印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