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官制。
久任制。
堪稱吏治良策。
天啟初年,遼東軍事接連失利,多為朝廷任命官吏用違其長。
以袁應泰為例,初任臨漳知縣,開渠飲水,修築壩堰,治理水患,灌溉良田,周圍縣域百姓同時受益,真正做到官吏該有的愛民如子。
擔任淮徐兵備參議,山東饑荒,為賑濟百姓,未經請旨,擅自動用府庫錢糧,乃至自掏腰包,不惜賭上政治前途。
身為東林黨官吏,卻放下黨爭偏見,以大家大局為重,積極為遼東戰場訓練軍隊,提供輜重補給,支援熊廷弼的工作。
熊廷弼素來脾氣火爆,性格偏激,依然對袁應泰高度認可,種種事蹟都證明袁應泰的人品和能力,對朝廷忠心,經略遼東之前,堪稱朝廷模範官吏,工部良臣。
然而,袁應泰不擅長軍事,不是他活,非要他去幹,軍事不失利才怪。
若朝廷施行試官制,任命官吏在地方述職前,花費時間試驗一年,透過紛繁複雜的地方事務鍛鍊檢驗官吏能力和專攻。
官吏能力強者,就地轉正述職,官吏能力弱者,若有專攻,則進行調職,安排到合適崗位。若沒有能力,沒有專攻,則不予任命。
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
常延齡聽到皇帝為他兜底,越發受寵若驚,恭敬說:“陛下,臣何德何能受您信賴,選拔官吏,關乎吏治,臣認為不能唯名是取,名聲如同地上的畫餅,只能看不能吃。”
“當前,陛下查漏補缺,頒佈完善朝廷監察制度,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巡按,提刑按察司,總督,審計總局,稅務總局均有監督作用。
治亂之要,其本在吏,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知人之事,自古為難,故考績黜陟,察其善惡。
臣認為朝廷治吏,不在頒佈多少制度而在於制度落實,透過官吏考課制度及時瞭解官吏治績,辨別官吏忠奸賢庸,存優罰劣,使保賢者在位,做到官得其人,名實相歸。
故而,朝廷應將戶籍財政,治獄懲盜、宗室名籍、邊戍狀況、地理行政、勸課農桑等做為考核標準。
經過劉閣老為首政法官吏整飭,朝廷整飭多數省份吏治,然而,部分省份官吏依然頂風作案。
朝廷應輪流派遣都察院,給事中,監察御史,巡按御史,審計總局,稅務總局奔赴各省巡視。
徹底落實三年一大考,一年一小考,同時,將京察和大計作為考核官吏長久方法。
迅速裁撤一批年邁者,貪汙受賄者,辦事不利者,品行不端者,人浮於事者,拉幫結派者,能力不足者。”
朱由校欣然接受,誇讚說:“愛卿所言,如暮鼓晨鐘,令人震耳發聵。”
常延齡神色謙遜,躬身說:“臣愧不敢當。”
這時,楊鶴出言說:“陛下,武勳降爵,放棄兵權,退還錢財,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突然失去權勢和富貴,保不齊武勳萌生歹念。
為維護安靜安危,為發揮武勳才學,臣斗膽建議,派遣武勳前往地方任職,或擔任知州,知縣,或擔任參將,遊擊。安撫之餘,瓦解武勳勢力。”
武勳。
多少有點爛泥扶不上牆。
掌兵,絕對不能讓武勳掌兵,至少不能讓現在武勳掌兵,其家族子弟投身行伍則論功行賞。
不過麼,武勳能擔任知州,知府,按察使,御史等,總之,不能掌兵。
是日。
朱由校,楊鶴,常延齡,魏忠賢繼續促膝長談,討論政策利弊,官場頑疾。
魏國公府。
確切應該叫魏侯府邸。
武勳齊聚,五味雜陳,不是滋味。
身為武勳後裔,慘遭皇帝降爵,罰銀,剝奪武勳職權,被迫淪為御史。
僥倖保住性命,爵位,然而,地位權力差距猶似從雲端跌落地面。
良久,永昌伯徐宏爵滿腹牢騷說:“諸位,陛下大刀闊斧排程南京官吏,常延齡榮升鄂國公,擔任操江提督,執掌江防,部分漕運。孫傳庭擔任南京兵部尚書,喻安性擔任南京守備,楊一鵬,張令,羅象乾,官撫民擔任四地兵備副使。
武勳勢力讓陛下連根拔起,統統排除到兵權之外,擔任什麼勞什子御史,這有什麼鳥用。
關鍵我等好些人連御史都撈不著,早知如此,祖輩何須為朝廷披荊斬棘,攻城略地。”
徐允爵,朱國弼,李祖述,湯國祚等面色陰沉,狠狠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