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以來,八旗佔據戰場主動性。
想打便打,想談便談,靈活機動,來去自如。
然而,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八旗兩次攻城受阻。營州之戰,攻城慘敗,野戰潰退,錦州之戰,旗鼓相當。
明軍戰力持續恢復,八旗在戰場越來越被動,從前八旗以少勝多,少量兵勇驅趕明軍,今逢戰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
儘管八旗擴軍,新建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朝鮮,但八旗擴軍數量遠遠不及明軍。
八旗經濟拼不過明廷,疆域相差雲泥之別,科技更是望塵莫及。今八旗強行爆兵,擴兵,將負擔漸漸轉移到百姓身上。
以前明廷為抵抗八旗侵犯,應對遼東戰事向百姓加派田賦,明廷內部改革,取消遼餉,廢除大多勞役,八旗卻加重百姓負擔。
八旗,明廷內部政策鉅變,狀況不對勁,非常不對勁,與他穩紮穩打的政策背道而馳。
關鍵,只要明廷願意將輕而易舉拉出又幾支新軍。
擴兵。
持續擴兵。
八旗經濟支撐不住。
薩哈廉,范文程清楚皇太極的擔憂。
當前,八旗北征赫哲,鄂溫克,鄂倫春,費雅克部,西征外喀爾喀部,東征朝鮮,欲持續擴大疆域,增加人口。
八旗在各處戰場均保持戰略優勢,然而,無論朝鮮,鄂溫克,外喀爾喀部依然拼死抵抗。
何況,八旗強行打下來,仍需漫長時間消化。
反觀明廷,只要搞定內部叛亂,整肅吏治,嚴格治軍,減輕百姓稅賦,明廷將是鐵板一塊。
明廷漸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儼然成為八旗勁敵。
良久,范文程出聲徐徐道來:“大汗,八旗和明廷相比在經濟,疆域,人口,科技方面天然處於劣勢,唯獨軍事依然保持優勢,這種優勢也在快速消弱。
欲改變八旗被動局面,唯有一條路。”
皇太極略顯焦急的詢問:“範先生,那條路?”
范文程直言不諱說:“大汗,朝鮮,赫哲,外喀爾喀部不足為慮。
怎奈朝鮮臨海,奪取朝鮮能擴張八旗疆域,然而,明廷花費大力氣經營朝鮮,朝鮮內部心想明廷者不少。
向北擴張,氣候越來越寒冷,漫長的冬季不宜人畜生存,更不宜漁獵,農耕。
向南出擊,自然而然和明軍碰撞,奴才建議,東征,西征,北征結束前,暫時和明廷對峙。
奴才思來想去唯獨向西擴張,滅外喀爾喀,攻瓦剌部,西部部族林立,疆域遼闊,人口不少,持續向西擴張容易添補八旗不足。
待八旗積攢足夠實力,不妨擇機揮師南下。”
皇太極贊同范文程部分建議,卻不支援八旗和明軍對峙,狐疑的詢問:“八旗擴張,明廷平定內亂,雙方不約而同進行,按照範先生所言,八旗在經濟,疆域,人口方面不及明廷。所以,戰事拖得越長,對八旗越不利。”
范文程出言說:“大汗,八旗制度風俗與明廷各異,註定走上異於明廷道路。
陝西旱情持續數載,今年尤為嚴重,明廷卻能憑藉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優勢,從各地調集糧食賑災,甚至協助遭遇旱情肆虐的喀喇沁部。
今年八旗亦遭遇旱災,單純賑災糧食嚴重不足,唯有擴張,持續擴張,掠奪足夠錢糧,將八旗內部矛盾轉嫁給他人。
故而,奴才建議大汗施行內聖外霸的策略,對內行仁政,施仁德,籠絡穩定百姓。對外施行霸道,依賴於武力手段擴張,鎮殺。”
內聖外霸?
皇太極踱步思索,范文程所言符合他的理念,頃刻,目光轉向薩哈廉,等待對方給出建議。
見狀,薩哈廉鄭重說:“大汗,臣支援范文程部分建議,支援內聖外霸的策略,然而,臣不支援沿大淩河對峙。
臣熟讀歷朝歷史,縱觀歷朝歷代,建國之初,透過開國之戰都能淬鍊一批能臣悍將。
中原如此,遼金元亦如此。
遼金元開國之初悍將扎堆,遼之耶律休哥,金之完顏婁室,元之木華黎等等。
然而,因遼金元特殊的軍事制度,不完善的皇位繼承製度,初代開國皇帝逝世,內部宗室成員之間為爭權奪勢,手足相殘,禍無寧日,以及民心的叛離,導致國力,軍事衰弱。
所以,臣的建議和范文程有差異,臣建議,八旗擴張之際迅速和瓦剌各部建立聯絡,爭取形成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