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戰略縱深非錢財能衡量(1 / 2)

錢糧?

劉應坤作為掌印太監,領御馬監,四衛軍,隱約清楚朝廷財政。

聞言,仰首朗笑不止,自信的說:“練總督,您多慮了。該花的錢,百萬兩朝廷絕不眨眼,不該花的錢,朝廷分毫不出,更會嚴查貪汙。

關於西北財政投入,戶部,稅務局,審計局上百名官吏,做出十個方案,全部討論後得出最優方案,又反反覆覆十餘次。

其一,朝廷力爭結束西南叛亂,節省三四百萬兩軍餉。

其二,諸位將軍收復的區域,或為農耕區,或為農牧混合區域,既適合農耕亦適宜牧馬養牛,朝廷將在部分地區建設馬政,會為朝廷節約百萬乃至更多購買戰馬的錢財。

其三,移民擴邊,既穩定邊疆,亦緩和陝西,山西,河南人地矛盾,利於國朝穩定。

林林總總利大於弊,收益大於付出。

何況,皇爺說過國土空間,戰略縱深非錢財能衡量。”

聞言,練國事,來斯行,趙率教,黑雲龍,左光先等倍感詫異。

他們身為朝廷封疆大吏,無不手握重兵,透過聖旨,京城同僚,大明日報,陸續知曉在皇帝鐵腕治理中,朝廷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今日,聽到劉應坤提及朝廷制定西北戰略背後,除總參,兵部,樞密院,竟然包括戶部,審計局,稅務局。

制定戰略時,開門問策,集思廣益,選擇最優方案。

難怪去年以來,朝廷發起的幾場戰爭戰必勝,攻必克,三軍將士所向披靡。

原來朝廷每個不經意的戰略背後,都是群策群力制定的。

朝廷結束黨爭,遏制百官黨同伐異,若皇帝繼續因時,因地,因時局變化而制定戰略,何愁大明不興。

練國事作揖慚愧的說:“是在下唐突了。”

劉應坤笑意盎然,目光掃過諸將說:“此戰,諸位將軍大破敵軍,軍士表現不俗,皇爺非常滿意。

咱家依照皇爺囑咐運來錢糧,練總督,來總兵,趙總兵,黑總兵,諸位便在延綏軍營獎勵有功將士,犒賞三軍。

諸事塵埃落定,咱家隨連練總督前往陝西行都司視察,三位總兵派遣代表進京獻俘。”

聞言,諸將喜不自勝。

早前尚未領兵凱旋,朝廷提前押送來紋銀獎勵。

這等待遇,開天闢地頭一遭。

去年皇帝視察榆林,寧夏,親自犒賞三軍,今劉應坤運來錢糧論功行賞,犒賞三軍,完成後續撫卹。

今陝西災情嚴重,兵勇收到軍餉,亦能緩解家庭燃眉之急。

是日。

諸將親自賞賜三軍,至於諸將封賞,劉應坤和練國事聯名上奏,等待皇帝按功裁決。

翌日,劉應坤,練國事,和黑雲龍啟程奔赴蘭州,計劃順道視察固原鎮,甘肅鎮等邊軍。

西北事務,不容朱由校不上心。

冬季,陝北起義,固原兵變。

關鍵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階州周大旺起義,三邊飢軍應之,流氛之始也。

這三邊飢軍,即指固原兵變的邊軍。

當時,固原官吏認為此饑民也,徐自定耳,硬是沒看出是起義。

不久,安塞高迎祥,王大梁聚眾響應。

來年春,朝廷以楊鶴為三邊總督,揭開明末圍剿起義的序幕。

朱由校自詡扼殺不少百姓起義和固原兵變的誘因,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表述:流賊所由起約有六:叛卒、逃卒、驛卒、饑民、響馬、難民是也。

天下形勢,莫強於秦,秦地山高土厚,其民多膂力,好勇敢鬥,故六者之亂,亦始於此,而卒以亡天下。

朱由校重生以來,派劉鴻訓,徐大化,練國事,來斯行深耕秦地,嚴懲貪腐,收攏逃卒,善待驛卒,剿滅叛卒,響馬,賑濟饑民,難民。

以至於在許多官吏眼中,他對西北的關注和投入過於嘔心瀝血。

然而,百官不知陝北起義,更不知起義對大明造成的傷害,處理不當,起義掀翻大明朝。

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距離京師,天高皇帝遠,即使朝廷推行好政策,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以西北諸藩為例,朝廷收拾秦藩後,慶王,韓王依然知法犯法,故而,保不齊各鎮軍中怎麼藏汙納垢呢。

劉應坤率四衛軍,錦衣衛視察西北軍鎮,即為掃清西北軍中汙穢,抹殺各種不穩定因子,保證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