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相安無事(1 / 2)

目前。

京營,親衛諸軍駐紮在薊鎮,龍武軍,燕山軍駐紮錦州,寧遠兩地。

早前他親自視察薊鎮,宣府,派張春,張存仁和三司官吏整飭遼東軍務。

力所能及之內,該做的,他都做了,該補救的,他都補救了。

薊鎮兵變,寧遠兵變依然重演,只能說歷史大勢不可逆。

這段時間內,他陸續派出好幾撥錦衣衛,悄無聲息監視薊鎮,寧遠兩地軍營,所幸直到七月末,薊鎮,寧遠兩處兵營相安無事。

焦急等待中,卻收到浙江巡撫馮一朱派信使八百里加急傳回噩耗,浙江海潮倒灌,沿海兩地房屋毀壞嚴重。

幸好朝廷提前告知馮一朱,令其提前遷徙兩地百姓,在臨近州府存放賑災糧食。

故而,海潮爆發,除房屋毀壞嚴重,百姓傷亡在控制範圍內

馮一朱奏摺內彙報,海潮結束,兩地州府官吏開始賑災,竭盡所能減少百姓。

嗨。

終究難以人定勝天。

朱由校收到噩耗,迅速派張夢鯨擔任欽差,領工部官吏,押送錢財糧食南下,爭取竭盡所能救濟百姓,清理淤泥,修復房屋,構建水壩,儘量減輕海潮對百姓的危機。

因進入七月,南北各省雨季陸續來臨,朱由校為防止滋生災害,又親自頒佈數道聖旨,派錦衣衛馬不停蹄送去各省,吩咐各省總督,布政使警惕自然災害。

要求各省官吏依照本省山川河流走向,提前規劃水庫,渠道,農閒時,搶班加點修建,爭取減輕來年的旱災水患,灌溉更多良田,提高百姓糧食。

這陣子,統計朝廷和各國海商貿易,陝西商幫深耕西北購買糧食,雖然總量超過百萬石,一年能購買四五百石。然而,單單陝西一省人口超過七八百萬,這麼多糧食尚不足以賑濟陝西一省。

未來數載,大明境內災情持續不斷,旱情水患逐漸擴大,陝西,山西,河南淪為重災區。

三省為朝廷賦稅大省,產糧要地,又是人口集中的區域。

這麼大缺口,單憑海外購買糧食不夠,遠遠不夠。

所以,透過貿易購買糧食之餘,朝廷亦要加快自力更生。

幸好,朝廷災情初期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各省尚能支援。等到災情蔓延到南方,陝西等地旱災或結束或減輕,屆時,恰好反哺南方各省。

南北互相調控,需要大手筆統籌,收回各省稅賦存留權勢在必勝。

八月初,薊鎮,寧遠兩地依然未發生兵變。

薊鎮總兵趙光拚,寧遠總兵祖大壽都在開始整兵,朱由校徹底長長鬆口氣。

遏制住七月兩處兵變,要冬季能遏制陝北起義,固原兵變,那麼,陝北高迎祥,張獻忠起義,朝廷興許可控。

然而,錦衣衛傳回訊息,建奴八旗增兵,設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朝鮮,派范文程嘗試打造火器。

聽聞此言,朱由校見怪不怪,大明練兵,建奴增兵乃預料之內。

歷史上,崇禎元年,建奴訓練五萬精兵,打造盔甲戰車,欲於三岔河三路出兵,過寧遠圍屯,攻越山海、石門等。

後建奴出兵犯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擊之。

當前,經過營州之戰,大淩河對峙,建奴兩次出兵未討到半點好處,想來建奴有心報復,怕亦不敢冒然出兵。

所以,短期內遼東外部壓力較小,真正壓力則始終來自內部。

遼東。

錦州,寧遠,山海關及遼南部分地區。

袁可立,袁崇煥鼎力支援,張存仁,張春快速組建遼東,遼南按察使司,聯合督察御史的身份鐵腕整飭遼東,遼南軍隊,官場。

張存仁,張春新官上任三把火,組建完按察使司,開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

因按察使司剛剛組建,官署官吏數量不全,張存仁,張春破格招募各府師爺,吏員,聯合留守遼東的三司,軍法處,錦衣衛官吏。

凡抓捕名貪官,惡紳,臨時錄取的師爺,吏員提拔一級。

同時,張存仁,張春效仿朱由校的方法,凡查出官場,軍中貪汙,抄家所得兩成獎勵給辦案官吏。

無它。

一年。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

縱然沒有立軍令狀,鑑於皇帝的信任,張存仁,張春希望恢復遼東吏治清明,恢復軍中森嚴軍紀,乃至於,促進遼東各地經濟發展。

故而,當張存仁,張春鐵拳出擊,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