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賀人龍,曹變蛟,左良玉,孟喬芳,李過對陛下忠心耿耿。”
“陛下經常攜帶酒肉來各軍犒賞,與三軍將士把酒言歡,兵勇俸祿,社會地位提高,功勳制度完善,合理安排退伍老兵。
故而,陛下在京營,親衛五軍,龍武軍內的地位任何人難以撼動。
去年冬,山西三鎮將士殲滅察哈爾部,陛下親赴山西獎勵有功之臣,事後犒賞三軍。後奔赴陝西視察,前往平涼。
沿途所至,各地青壯棄筆從戎,投身行伍的呼聲奇高。不客氣說,即使遼東諸軍全部賣主求榮,陛下振臂一呼,三日內定能募集十萬青壯赴遼。”
聞言,祖大壽神色吃驚,本以為皇帝常年住在深宮,要求諸將招兵募兵,在背後做甩手掌櫃,孰料,皇帝同三軍將士打成一片,更冒著嚴寒視察山西,陝西。
他更沒想到皇帝在坊間威望這麼好,若祖大弼所言不假,那麼,皇帝絕非表面那麼簡單。
任何心存異志的將領,怕全都成為皇帝治軍的磨刀石。
祖大弼勸說道:“兄長,陛下欲平各地戰亂,故而治軍森嚴,對將領要求嚴格。
同時,陛下善待將領,對有功將士不吝嗇,兄長身在遼東,處於前線,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故而,兄長切勿心存僥倖,若你我將來能在戰場建功,我等遲早飛黃騰達。”
祖大壽深感震撼,心存僥倖?他敢嗎,忙向祖大弼道:“贊宇,你繼續練兵,為兄馬上給關寧鐵騎將領寫信。”
遼東。
大淩河一線。
建奴,龍武軍對峙。
阿濟格,嶽託親赴廣寧。
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多爾袞,濟爾哈朗等貝勒,鰲拜,圖爾格,勞薩,圖賴等將領齊齊來廣寧觀戰。
營州之戰,武衛軍,幽州突騎給皇太極等太多震撼,重創鑲藍旗,皇太極決定趁著遼東混亂,摸清楚龍武軍,燕山軍戰力。
阿濟格,嶽託遵照皇太極要求,故意越過大淩河,騷擾大淩河南岸諸軍,嘗試和龍武軍發生摩擦。
李過,高傑,高一功臨時收到訊息,得知阿濟格去而復返,與嶽託領兵越過大淩河騷擾南岸駐兵。
李過,高傑,高一功商議後,決定派遣斥候,夜不收外出偵查,密切監視鑲白旗,正紅旗動向。
同時,他們亦想瞧瞧遼東各地駐軍戰力,對戰事反應能力。
故而,開始僅是龍武軍斥候,夜不收和八旗捉生在荒野碰撞,兩軍互相不熟悉對方戰況,彼此都謹小慎微,一致選擇誘敵深入,藏兵伏擊。
結果,兩支軍隊警惕性奇高,彼此伏擊時常撲空。
然而,這種打伏擊的狀況僅僅持續兩日,兩軍透過抓捕俘虜旁敲側擊偵查訊息,漸漸熟悉彼此情況。
斥候,夜不收,捉生間的短兵相接的殺戮漸漸增多。
龍武軍斥候,夜不收短期內死傷十幾人,龍武軍迅速改變戰略,開始反殺八旗捉生。
半日內,八旗捉生傷亡徒增。
隨著摩擦增多,掌握的訊息越來越多,摩擦從斥候,夜不收,捉生間的打鬥,進化成小股騎兵碰撞,流血事件快速飆射。
李過,高傑,高一功察覺遼東駐軍打不過建奴鐵騎,乃至逢戰落荒而逃,唯有讓龍武軍出擊。
皇太極,阿濟格,嶽託亦詫異,抓不住,根本抓捕龍武軍斥候,夜不收,遼軍經常投降,龍武軍斥候,夜不收悍不畏死,敵眾我寡時,寧願戰死亦不投降。
隨著兩軍出兵數量增多,八旗敢越過大淩河奇襲遼東軍堡,村莊,龍武軍亦越過大淩河,襲殺八旗村莊,兵營。
大淩河南北,兩軍開始對峙,彼此開始正面防守。
這時,遼東各軍堡死傷超過五六百,降兵超過千人,被毀壞的房屋良田數不勝數。
李過率領龍武軍沒有坐以待斃,各路騎兵開始發揮其優勢,小股滲透,遊擊作戰,重點破壞敵人腹地。
高傑,高一功更親率騎兵,深入八旗三百里,躍過八旗數處防禦,利用便於攜帶的虎蹲炮,飛雷炮,打掉八旗一個牛錄,攜帶三百八旗兵首級南歸。
阿濟格,嶽託收到訊息時,高傑,高一功越過大淩河凱旋。
為此嶽託親率兩千鐵騎越過大淩河報復,李過寸步不讓,更沒有託大,率領兩倍數量的龍武軍步兵鐵騎出擊迎戰。
狹路相逢,兩軍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