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弗安慰華蘭:“你放心,你是盛家第一個出嫁的女孩,如今我們隨你父親進京赴任,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你找到最好的夫婿。”
“但是母親也要說在前頭,華兒不可否認你是嫡長女,按理在姐妹中身份最高,但倘若你父親日後加官進爵,你兩個妹妹肯定會比你嫁的更好。”
其實古代根本沒那麼強的嫡庶觀念,或者說在孩子存活率低的時候,只要是能養大的健康孩子都很寶貴,別人評價一個人,最關注的是他背後的家族和姓氏。
皇帝的庶子、庶女可從不愁嫁娶吧?貧苦人家的嫡子、嫡女也尊貴不到哪去吧?
嫡出固然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並不是說一個人出身不好就完了。
如果古人真那麼看重嫡庶,那一堆非嫡出的皇帝、皇后都一根繩子吊死得了。
何況出身不堪、但名垂千古的人物不知凡幾,甚至不乏奸生子、私生子、外室子、甚至野合之子等等。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如果一個人有真本事,誰管你是人、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那種血脈論、尊卑論、嫡庶論不過是小國為了固化階級,貴族為了不讓平民分自己的蛋糕才奉為圭臬,沒想到知否世界倒是當精神信條了,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思想倒退。
不過這些東西王若弗懶得說,和知否這裡一群人說無異於是雞同鴨講。
畢竟他們以不讀書、沒文化、繁殖能力強為榮,一群性緣腦的馬斯洛需求層次還停留在第一層。如果不是這群法外狂徒都穿了蔽體的衣裳,王若弗還以為自己進了哪個未經開化的野人部落。
“母親,我明白的。我們都是盛家的女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是妹妹們嫁的好,日後也會是女兒在夫家的底氣”,華蘭連忙接話保證,可是又不禁猶豫道:
“可是女兒似乎依稀記得……之前祖母曾和女兒說過,我們盛家世代清流,若是把女兒都嫁入高門,會為人所不齒……”
聽到華蘭說的話,墨蘭捏緊了帕子。
墨蘭作為庶女,比起與她年齡相仿的如蘭更早熟,這些年在王若弗膝下教導,也讓她更加學會了審時度勢。
雖然小娘總說要嫁入高門,墨蘭也不想唯獨自己低嫁吃苦,但嫡母這些年是怎樣待她的,她都看在眼裡,如果大娘子一定要她低嫁,她也會順從大娘子的意思的。
至於坑如蘭……墨蘭倒是真沒想到。
劇裡墨蘭被如蘭汙言穢語、指著鼻子罵庶出罵了那麼多年,她也不過是在後院裡與如蘭爭爭寵、打打嘴仗而已。
在盛紘想讓讓墨蘭低嫁的時候,她即使賭了自己的名節嫁梁晗,不也沒想到拿如蘭的名節開玩笑,拖如蘭入火坑嗎?
“停停停!什麼狗屁清流?男人要追求清流官宦讓他們去追求,憑什麼束縛我們女人?用我們女人塑造他們的氣節?”
王若弗最煩這些言論。
盛紘天天標榜清流,可要不是有個盛家大房用錢為他鋪路,有老太太、王若弗替他為權鋪路,他能由一介商戶進入朝堂?
發達幾天就忘了自己姓什麼。
王若弗問道:“母親培養你們是為了什麼?你們還記不記得母親之前怎麼說的?”
如蘭舉手搶答:“我記得!說讓我們找到志同道合的夫君,成全一段好姻緣!”
說著說著不禁臉紅了。
墨蘭眼瞧著如蘭說完了,才補充道:“母親說女子不能只依附男人,也要找到自己的價值、為自己而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們說的不錯!我花錢培養你們,不是銀子沒處使,也不是為了讓你們低嫁,去給婆婆端屎端尿、伺候丈夫飲食起居的”,王若弗滿意的說道,摸著三個蘭的手指:
“你們養的這麼好的手,用來伺候人豈不可惜?母親讓你們學這麼多東西,就是為了開拓你們的視野、為你們增添底氣,讓你們無論面對什麼話題都能侃侃而談!”
:()綜影視:神經質任務者線上搞事